導讀: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面臨融資困難、質量低下、技術缺乏、原材料價格高漲等問題。其中,原材料銅的價格極大影響著電纜企業的利潤。在經濟動蕩不安,銅價跌宕起伏的情況下,電線電纜企業不得不靠銅替代品、控制銅采購成本等方式來保證利潤。
采用銅替代品
銅產品在下游行業的替代已勢不可擋,海亮集團汪鳴在《中國銅價工業發展困境》中指出,國內2010年電線電纜行業對銅的替代量約為19.5~22.5萬噸。今年,隨著寬帶升級與三網融合和的推進,“光進銅退”的趨勢愈演愈烈,據3月24日消息稱,國內光纖光纜供需失衡情況逐漸好轉,光纖廠商訂單相當飽滿,中投顧問光電行業研究員田博生表示,今年市場對光纖需求呈現增長態勢,預計全年對光纖需求將較2011年增長10%~15%。
另外,采用新型節能導線,提高電能利用效率,已成為電網建設發展趨勢。據驗證,目前國內生產的鋁合金電纜已能達到與銅纜同等的電氣性能,而性價比卻要遠遠優于后者。3月12日,上海電纜研究所舉行“推進鋁合金在輸電線路應用研討會”,推廣5種鋁合金芯導體在輸電線路中的應用,想必會引發一場有關節能鋁合金芯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熱潮。
有色金屬網預測,2012年電力電纜產量將會繼續增加,相應電力用銅也會增長,預計增幅在8%,但銅材調研企業對2012年訂單預期多數看平,中國銅消費繼2011年后再次告別10%以上快速增長通道。作為銅材產品的主力消費領域,電線電纜行業對銅產品需求的抑制也將影響銅業發展及銅價走勢。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價格信息的公開透明,電纜企業利潤不斷壓縮。僅從產品制造來說,與產品利潤相關的主要有三個環節:一是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二是生產過程精細化控制;三是提高銷售價格。高價銷售的可能性和空間很小,生產過程控制與企業的設備、技術、人才、經驗等相關,非一日之功。因此,采購成本的控制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企業對銅價的關注信息主要來源于倫敦金屬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及長江現貨價,這些價格都是陰極銅板的價格,而電纜企業使用的材料是銅桿或銅絲,因此還要把升貼水和加工費考慮在內。銅板價和升貼水每天在變,加工費各銅桿(絲)加工企業不盡相同,因此,電纜企業要把控銅的成本,相對比較復雜,大多數企業的做法都是與銅桿加工廠簽訂年度合同,確定加工費標準,然后每天看期貨盤點價,或以長江現貨價為準。即便如此,也不能確保銅采購價相對合理。
遠東電纜成立遠東買賣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把銅桿、銅絲、鋁桿、塑料等電纜材料作為交易品種,匯集了大量的材料企業和線纜企業,企業直接通過交易系統軟件進行買賣,極大地方便了材料企業的銷售和線纜企業的采購。統計數據表明,2012年1月,長江現貨和上期所銅均價57435元,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8mm銅桿價格僅高出銅板價格65元,而銅板加工成8mm銅桿的加工費一般為800~1100元,其成本遠遠低于企業原有采購方式的采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