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會議報道】近日,深海智能技術專項總體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前瞻戰略科技先導專項(A類)“深海/深淵智能技術及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專項的項目一“特種材料及新型能源技術”所屬課題/子課題進行了綜合績效評價。總體驗收專家組由來自高校、研究所、企業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的學術領域專家、技術專家、財務專家共11人組成。重大科技任務局海洋技術處江麗霞副研究員、材料能源處曹大泉副研究員、專項辦副主任葉承、專項監理組劉波研究員、來小康研究員、王紹華研究員等蒞臨會議。項目依托單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黃糧,項目負責人楊銳研究員,科技發展部、項目辦公室、科研骨干、參研單位代表等共計60余人參加會議。
江麗霞介紹了相關背景及主要參會人員,葉承介紹了綜合績效評價的相關要求及計劃安排。6個課題、22個子課題的負責人從任務目標及指標完成情況、重大成果及產出效益情況、組織管理情況、未來與展望等四個方面分別進行了匯報。專家組經質詢與討論后,形成了課題/子課題綜合績效評價意見。專家組對項目、課題、子課題的成果及產出效益、組織管理與支撐保障、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經費使用合理性、檔案與數據管理規范性、驗收資料完整齊全性等給予了充分的認可和肯定,并對后續項目成果的持續推廣應用和相關研究方向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黃糧代表項目承擔單位發言。他對中國科學院機關各部門、院內外各相關單位和總體驗收專家組的長期支持與指導表示感謝,并向項目研究團隊表示祝賀。他回顧了項目團隊在院機關、專項辦、監理組的指導下和項目首席科學家楊銳的帶領下,歷時五年攻關,在深海和深淵原位科學實驗站所需的材料和能源技術領域取得的關鍵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對項目團隊的辛勤工作表達了欽佩與祝賀。他表示,課題、子課題層級的綜合績效評價也為未來項目、專項順利通過綜合績效評價打下重要基礎,希望項目團隊充分吸納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繼續凝練和梳理重大成果,確保專項、項目順利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特種材料及新型能源技術”項目旨在為深海/深淵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提供結構、功能核心材料以及能源動力。在關鍵材料方面,發展了新型3D打印鈦合金、一體化成型球殼、譜系化浮力材料,研發了基于新原理、新技術的類橡膠密封金屬、水下照明、飛秒激光制備超疏水結構等;在能源動力方面,完成了兩套1000kWh深海能源基站的建設與示范,實現了固態鋰電池在深海智能化裝備上的應用。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對我國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起到了積極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