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為充分發揮標準對云計算產業的引領規范作用,持續完善標準體系,工信部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完成了《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公示時間:2024年1月9日-2024年1月23日。
建設目標:
到2025年,云計算標準體系更加完善。推進修訂參考架構、術語等基礎標準,優先制定云計算創新技術產品、新型服務應用和重要缺失領域的關鍵標準。開展云原生、邊緣云、混合云、分布式云等重點技術與產品標準研制,制定一批新型云服務標準,面向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信息通信、金融、政務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應用標準建設。
到2027年,制定云計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達50項以上,基本覆蓋基礎、技術與產品、服務、應用、管理、安全等各類研制方向,有效滿足我國產業標準化新階段需求。結合云計算產業發展情況及各行業用戶上云用云需求,推動云計算國行團標落地實施。提高國際標準參與度與轉化率,協同推進互聯互通與標準開放。
建設思路:
立足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及生態系統建設新階段,總結現階段云計算標準體系建設成效,結合國內外云計算技術演進趨勢和關鍵挑戰,研究分析各領域方向的標準制定和缺失情況,在《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工信廳信軟〔2015〕132 號)基礎上,修訂更新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以指導具體標準的立項與制定。修訂后的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包括“01 基礎標準”、“02 技術與產品標準”、“03 服務標準”、“04 應用標準”、“05 管理標準”和“06 安全標準”六個部分。
建設內容:
(一)基礎標準
基礎標準包括術語和參考架構等2個研制方向。
1.術語標準
用于統一云計算認知與理解,規范云計算術語和相關概念,為其他標準制修訂和開展標準化活動提供基礎支撐。
2.參考架構標準
用于為設計、開發和使用云計算系統及其能力提供技術參考,規范云計算參考框架、角色活動、用戶視圖和功能視圖等。
(二)技術與產品標準
技術與產品標準包括基礎類、平臺類和應用類技術與產品,以及交互、部署模型等類別下的13個研制方向。
(三)服務標準:
服務標準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數據即服務、人工智能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安全即服務和其它等類別下的7個研制方向。
(四)應用標準:
應用標準包括云化技術應用和云化行業應用等2個研制方向。
1.云化技術應用標準
用于規范云計算與跨技術領域的軟硬件適配、集成應用等,促進云計算技術創新,包括云超算、量子云等標準。
2.云化行業應用標準
用于規范云計算在各行業中深度應用,促進其它行業云化改造和云化轉型,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云、政務云等行業解決方案或行業云標準。
(五)管理標準
管理標準包括設計、交付部署、運營、運維和質量等類別下的13個研制方向。
(六)安全標準
安全標準包括安全管理、應用安全、服務安全、安全技術與產品、安全基礎等類別下的13個研制方向。
組織實施:
統籌協調、共同推進。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主管部門指導和統籌安排下,各標準化技術組織、行業協會、產業技術聯盟、企事業單位等產業各界協調配合,積極有序地推進開展云計算標準化工作。注重建設國行標為主、團標為輔的云計算標準供給體系,在標準立項、制修訂以及國內外標準協同建設過程中,參照本文件執行實施,統籌引導云計算標準化健康發展。
急用先行,規劃引領。按照本文件明確的研制方向和重點任務,堅持需求導向、注重輕重緩急,盡快制定我國產業界急需和缺失的關鍵標準。鼓勵加大行業標準供給,完善跨行業、跨領域的標準溝通協調機制,建設滿足云化行業應用的行業標準體系,支持云計算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轉化與快速制定程序,加強規劃建設保持標準先進性。
標準宣貫,強化實施。標準宣貫與實施是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好市場主體、政府引導的雙重作用,對于引導云計算關鍵技術突破和規模化應用等重要標準,納入政策支持范圍。加強標準宣貫培訓力度,建立覆蓋標準管理方、實施方、使用方、制定方等立體式宣貫網絡。完善標準實施管理制度,加強宣貫應用
過程控制,提高標準實施效果。
國際合作,創新發展。深化國家標準化戰略改革,著力抓好國際標準化。堅持政府主導推進產業各界更加深入參與到國際標準化組織和活動中,加大國際標準制修訂培訓宣貫力度,鼓勵出臺參與國際標準的惠企措施,實施對標準服務機構的專項支持,推動“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等國家層面的標準化領域區域交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