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由大連金馬衡器有限公司為主起草單位的中國衡器協會團體標準《集裝箱超偏載檢測儀第3部分:便攜式》已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編制,團標委秘書處已對文件進行審核,根據《中國衡器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的規定,現將該團標的征求意見稿等資料在協會網上發布,公開征求意見。
集裝箱運輸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簡化貨物包裝,方便快捷,且實現了多式聯運,完成門到門運輸,已經成為重要的全球化運輸方式。一直以來,集裝箱的超載和偏載是影響集裝箱運輸安全的重要因素,也得到國家和行業的高度重視。對于集裝箱重量的檢測,能在裝車(船)前完成則易于節省成本,但對偏載進行檢測是技術難點,不利于采用已有的
電子汽車衡等技術。要求檢測裝置能同時檢測集裝箱的重量和重心,避免二次吊裝,并且不改變作業流程,不降低作業效率 ,則便攜式集裝箱檢測儀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集裝箱超偏載檢測儀有平臺式、懸吊式、便攜式等幾種類型,這幾種檢測儀因結構型式相差較大, 其設計、結構和安全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無法統一到一個文件中,故分為三部分編制,三部分為平行關系。
《集裝箱超偏載檢測儀》分為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平臺式
——第 2 部分:懸吊式
——第 3 部分:便攜式
本文件為《集裝箱超偏載檢測儀》的第 3 部分。本部分為便攜式集裝箱超偏載檢測儀,該檢測儀攜帶方便,安裝、操作簡捷,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移動方便等特點,實時測量集裝箱的重量和重心,簡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作業效率。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 1 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文件參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第 76 號國際建議 OIML R76-1:2006《非自動衡器》編制,與 OIML R76-1 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文件規定了便攜式集裝箱超偏載檢測儀(以下簡稱檢測儀)的術語和定義、型號及規格的命名、計量要求、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等。
本文件適用于通過直接放置在特定地面上相互分離的四個稱重模塊及與其相連的數字指示裝置,實現對集裝箱的總重和重心位置進行測量的裝置。
技術要求:
1.制造
1.1 焊接件應焊接牢固、可靠,焊縫應均勻、平整,無裂紋,無焊渣,且不應有咬肉、漏焊等缺陷。符合QB/T1588.1的要求。
1.2 鑄件表面應光潔,不應有縮松、冷隔、氣孔和夾渣等缺陷。
1.3 鍛件應無裂紋、夾層、夾渣、燒傷等缺陷。機械切削加工件應符合QB/T 1588.2的要求。
1.4 鍍件表面應色澤均勻,不應有斑痕、銹蝕等缺陷。
1.5 表面涂漆漆層應平整、色澤一致、漆膜附著強度高、光潔牢固。涂漆后表面應完整無漏漆。符合QB/T 1588.4的要求。
1.6 當檢測儀承受最大秤量125%的載荷時,各組成部件不應發生永久變形或損壞。
2.安裝
檢測儀稱重模塊的安裝應選擇平直、清潔的支撐面,且支撐面應有足夠的硬度,以確保檢測過程中不出現凹陷。
3.置零裝置和零點跟蹤裝置
檢測儀應具有半自動或全自動置零裝置、零點跟蹤裝置。置零裝置應在稱重模塊處于平衡穩定狀態時才能起作用。
置零裝置和零點跟蹤裝置的總效果不得大于檢測儀最大秤量的4%,初始置零裝置的范圍不應大于最大秤量的20%。
置零對集裝箱總重檢測結果的影響不應超過0.25e,對集裝箱重心位置檢測結果的影響不應超過其最大允許誤差的1/4。
測試環境要求:
測試應在溫度為–10℃~+40℃,且溫度變化不超過5 ℃/h,相對濕度不大于85%的環境中進行,遇雨、雪、大風或有強烈振動源等可能影響測試工作的情況應停止測試。
載具或集裝箱準備:
裝載砝碼的載具應滿足其水平方向上,結構對稱、密度均勻、重心與幾何中心重合的特征。使用集裝箱做載具時,集裝箱的分類、尺寸和額定質量應符合 GB/T 1413 的規定,集裝箱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 5338 的規定,且無明顯變形或破損。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