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企業動態】力合微11月16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3年11月15日接受6家機構調研,機構類型為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證券公司。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一、公司董事會秘書吳穎女士介紹公司的基本情況和最新經營情況: 公司是物聯網通信技術芯片設計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萬物互聯“連接萬物”,“最后1公里”通信和芯片是關鍵,公司的業務領域包括電力物聯網、新能源智能管理、綜合能效管理、智能家電&全屋智能、智能照明、智能電源數字化管理六大板塊,為物聯網“最后一公里”可靠連接提供通信技術和芯片級解決方案,公司提供的產品包括芯片、模組以及相關應用解決方案包括終端和系統軟件。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560.21萬元,同比增長54.4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76.29萬元,同比增長56.50%。2023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830.87萬元,同比增長28.2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36.64萬元,同比增長58.30%。 公司電力物聯網市場業績持續增長,同時公司芯片相關產品在各個市場方向上的應用開拓積極推進,本期收入和利潤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二、解答投資者提問,主要提問及解答如下:
問:在電網市場,從驗收到回款這個周期是否是固定的?
答:公司回款受電網公司預算及采購計劃等因素的影響,公司整體回款情況良好。
問:在智能電網市場,雙模產品和單模產品在毛利率上有什么區別?
答:公司在雙模產品的研發時充分考慮了成本因素,進行了嚴格的成本管控,若雙模產品與單模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對毛利率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整體影響不大。
問:在智能電網市場,公司份額提升的驅動力是什么?
答:智能電網是一個優質的市場,市場空間較大。一方面,公司作為已通過國家電網公司的高速雙模芯片級互聯互通的檢測的供應商,將積極抓住機遇,在高速雙模產品供應上努力爭取提升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隨著國家電網對電網智能化及配網自動化的進一步改造,更多的終端設備增加遠程控制及通信功能,比如智能斷路器、智能開關等。相較于原來只是
智能電表的控制,未來通過電力線技術來連接的節點會更廣泛,智能電網領域的市場總量將大幅提升。公司憑借專業技術在業內建立了廣受認可的品牌,公司將持續強化在技術、產品和服務上的競爭優勢,同時不斷挖掘電網領域新的產品需求,提供集中器、智能開關等更加豐富多樣的產品,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問:電網正在推進PMS3.0配網的建設,在電網市場產品方面,公司未來是否會更傾向于提供終端類設施,還是維持現在以提供模塊為主的策略?
答:公司作為物聯網通信技術及芯片設計企業,為廣泛的物聯網應用場景“最后1公里”通信連接提供基于電力線的芯片、芯片級解決方案、配套系統及終端產品。在終端和系統平臺軟件方面,公司研發出應用于電網的光伏協議
轉換器終端產品,并已經開始在現場進行批量試點、驗證;同時面向電力物聯網低壓配網創新應用市場的各類通信終端產品研發也在積極布局及推進。
問:請介紹PLC技術與WiFi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差異性及競爭優勢。
答:在千家萬戶全屋智能場景中,“無死角”網絡覆蓋,穩定可靠設備連接和通信是智能家居的基礎和關鍵。由于墻壁、樓層的阻隔,以及許多家電設備位于角落、柜體、天花板等位置,目前主流的WiFi、藍牙、ZigBee等射頻無線通訊技術由于穿透力、網絡容量局限等問題難以實現信號的全面覆蓋。而PLC電力線通信技術因其“無需額外布線、穿墻越壁、不受阻擋、網隨電通”的特點,正成為全屋智能的主流通信和連接方式。 由于全屋場景復雜、設備多樣化,將多種通信融合,發揮各自優點,形成多模式通信是必要的。因此,網關作為智能家居的關鍵終端設備,支持多模式通信將成為主流,而高度集成的多模式通信芯片是關鍵。公司作為行業領先的物聯網通信芯片設計企業,依托于自身PLC芯片的技術優勢,開發高度集成的多模通信芯片產品,以集成PLC、WiFi、藍牙等多種通信方式,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穩定的多模網關通信方案,滿足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中設備連接的便捷性和穩定性,從而降低客戶在部署全屋智能的難度。
問:公司在智能酒店客控市場有什么進展?
答:公司面向智能酒店客控市場,推出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統1.0,目前已經落地試點酒店,正在進行市場規模推廣。
問:公司未來3~5年的總體規劃是怎樣的?
答:一方面,繼續抓住國家“智能電網”,“能源物聯網”建設和發展機遇,以及技術迭代機遇,努力提升公司市場份額,鞏固公司領先優勢;另一方面,緊跟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雙碳”等市場機遇,大力開拓智能家居等消費類市場PLC芯片應用,以及工業及行業物聯網市場,包括新基建、智慧城市智慧路燈、充電樁、能效管理、光伏物聯等。將公司已有芯片產品和應用方案加大營銷和市場開拓力度,實現更廣泛應用和更大規模銷售;同時,布局、部署和實施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保障研發投入,為公司發展提供持續的技術和產品保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