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作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于8月9日在京組織項目綜合實驗場分系統現場評審。綜合實驗場分系統通過初步驗收,后續將逐步面向行業應用部門和區域用戶單位開展衛星共性產品綜合實驗業務服務。
注冊儀表網,馬上發布/獲取信息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綜合實驗場分系統是真實性檢驗場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空基衛星數據產品高質量應用需求,在全國范圍內建成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北、西南六個綜合實驗場,擁有輻射、幾何、水體、陸表、大氣、植被六類先進的遙感實驗設備,具備天空地一體化的綜合實驗觀測能力。
綜合實驗場具有區域多樣性、多要素、多領域、綜合性、開放性等數據采集優勢,可提供覆蓋范圍廣、地物類型豐富、觀測手段多樣的星空地同步大型綜合實驗地面數據集,是真實性檢驗站點時序觀測的有力補充,為開展空基衛星在軌測試評價、遙感產品反演、算法優化和應用驗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目前,項目已全面完成全國重點區域的六大綜合實驗場建設工作,可開展多周期的地表反射率、水體反射率、幾何定位控制點、水質參數、土壤含水量、植被含水量、植被覆蓋度、葉面積指數、
氣溶膠光學厚度、大氣含水量、地表覆蓋、地面粗糙度等參數測量。
“十二五”期間,項目共完成12次多行業聯合實驗,采集樣方超過5000個,數據條目超過12萬條,形成了16種共性產品檢驗數據集,先后為8顆衛星提供在軌測試和產品檢驗服務。數據集涵蓋空基和高分系列衛星以及航空
激光雷達和多光譜數據,累計星地同步航空與衛星影像300余景,為全國重點區域的地表多參數遙感監測,提供多尺度、全譜段和高分辨率數據支撐。
此外,綜合實驗場正逐步完成智能觀測高端儀器裝備建設和研制工作,擁有地面、機載、車載等共計44臺(套)設備,具有智能化、高精度的走航式及面陣數據采集優勢。
經過綜合實驗場的五年穩定試運行,空天院與用戶單位、合作單位、設備研制單位等協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2018年至今,先后為2米/8米光學衛星(3顆)、高分七號、5米光學衛星(多光譜和高光譜相機)、高分多模衛星、資源04A衛星、資源1-F衛星、高分三號B/C衛星、高分五號 01A衛星的在軌測試和共性產品的驗證提供了數據支撐和驗證報告。從2021年開始,分別在東北綜合實驗場——“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示范區基地以及華中綜合實驗場——五湖典型水體實驗基地,持續開展激光雷達、多光譜飛行實驗,同步開展地面觀測實驗,并協調多顆衛星同步觀測,發揮國產衛星遙感數據和產品在區域業務應用中的作用,為黑土地可持續利用與長三角水資源保護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
本次驗收團隊包括項目建設單位、用戶單位、監理單位、設備研制單位、軟件研發單位的負責人、專家和技術骨干。專家組認為項目按照規劃建成了六大綜合實驗場,實驗設備指標先進,采集數據類型豐富,有效支撐了空基項目共性產品檢驗和共性技術算法模型優化,一致同意綜合實驗場分系統通過驗收。
專家組提出繼續進一步完善六大綜合實驗場的建設,同時加強與行業應用部門的聯系,做到衛星遙感應用中的共性、基礎性服務需求對接,提升真實性檢驗大型綜合實驗能力建設和技術水平,為行業用戶提供空間信息產品質量檢驗與品質保障服務,提高遙感衛星的精細化、定量化應用水平。
綜合實驗場建設初步成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