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品快訊】
7月14日,由鐵建重工牽頭的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超級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在長沙通過綜合驗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領銜的專家組評議認為,該專項搶占了全球地下工程裝備行業的技術制高點,研制的超級地下工程裝備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掘進機是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裝備的“王者”,而主軸承是掘進機的“心臟”。面對掘進機超重載、大偏載、頻變載等極端惡劣工況的考驗,主軸承需滿足高可靠、長壽命等關鍵性能要求,其材料、設計、制造與試驗難度極大,處于大型高端精密軸承產業鏈最頂端,被列為35項“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之一。國外對其長期壟斷,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
為深入貫徹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重大部署和使命任務,突破影響企業、行業乃至國家建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鐵建重工依托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掘進機主機企業引領優勢,勇挑“卡脖子”技術攻關重任。在項目期間內成功研制出5米級以下系列國產主軸承,通過了超過10000小時等效壽命的工況模擬試驗和工地應用驗證,產品創新亮點突出,應用示范效應顯著,并已實現量產,獲得專家組一致好評。
項目期間,鐵建重工成立了由首席科學家劉飛香領銜掛帥的研發攻關團隊,展現企業自主攻關核心零部件的主體優勢,對主軸承的四大關鍵難點有的放矢,各個擊破:聯合國內頂尖鋼廠開發了高純凈長壽命軸承鋼,打破了主軸承傳統材料疲勞壽命瓶頸;構建了主軸承自主設計理論方法和專用軟件,突破了大型低速重載軸承設計理論技術;聯合國內優勢企業開發了高效率、高精密硬銑齒加工技術,突破了國內大型高端精密磨齒加工技術和設備瓶頸;率先開展了主軸承全壽命工況模擬試驗驗證,形成了主軸承“設計-制造-驗證”的閉環,為實現更大直徑長壽命主軸承國產化自主制造提振信心。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建重工破除萬難,蹚出新路,建立起高端地下工程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體系,在突破掘進機主軸承“卡脖子”技術上邁出重要一步,為保障隧道掘進機產業安全和高質量自主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的起點,新的征程,鐵建重工將牢記鐵道兵精神,向更大直徑地下工程裝備自主發展的數字化、自動化與智慧化技術發起沖鋒。
鐵建重工打造國產超級地下工程裝備“王者之心”實現新突破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