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等單位起草, TC540(全國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國家標準計劃《空氣負離子觀測方法 電容吸入法》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現公開征求意見。
空氣負離子是衡量空氣清新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較為重要的生態、環境和健康等效應。空氣負離子受地理環境、天氣過程、人類活動以及大氣成分變化等影響,時空分布差異較大,開展空氣負離子濃度觀測,對于評價生態環境質量和健康等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規范電容式吸入法空氣負離子濃度在線自動觀測,獲取準確可靠的觀測數據,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規定了電容式吸入法空氣負離子濃度自動觀測系統的方法原理、測量系統、測量環境與安裝、測量方法、運行維護、測試方法、校準方法、數據質量控制與處理等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地面固定站點開展空氣負離子濃度的自動在線測量。
方法原理:
攜帶有正、負離子的空氣,按一定速度勻速進入離子
收集器后,在收集板與極化板之間恒定的極化電場作用下,不同電性的離子分別向收集板或極化板偏轉;遷移率大于等于極限遷移率的離子能夠被收集板或極化板所捕獲,并將所攜帶的電荷轉移到收集板或極化板上;通過微電流計測量出某一電性空氣離子所形成的電流,經采集器處理,得到空氣離子的濃度。
測量系統:
1.構成
由離子傳感器、采集器、輔助單元以及控制處理軟件構成。
離子傳感器由收集板、極化板、微電流計、氣流驅動裝置等構成;采集器由電信號放大器、微處理器、A/D電路、顯示模塊、時鐘電路、內存儲器、傳感器與數據接口、監測電路等構成;輔助單元由電源模塊、通信接口、外存儲器等構成。
控制處理軟件主要包括信號采集與處理、控制、系統檢測與預警、數據存儲與顯示等模塊。
2.分類
2.1 依據測量系統中采集板與極化板的結構,可分為平行極板結構式、同軸雙圓筒結構式、同軸單圓筒結構式和其它結構式等。
2.2 平行極板結構式指測量系統的收集板與極化板相互平行的結構。
2.3 同軸雙圓筒結構式指測量系統的收集板與極化板為不同直徑的同軸圓筒式結構。
2.4 同軸單圓筒結構式指測量系統以收集板、極化板之一作為軸心,另一個為同軸圓筒式的結構。
2.5 其它結構式指除 5.2.2、5.2.3、5.2.4 之外的結構。
測量環境與安裝要求:
1.測量環境
1.1 觀測點四周空間應開闊、無遮擋、氣流通暢。
1.2 應避開燃燒、交通以及工、農業生產等局地污染源和其他人類污染活動的影響。
1.3 應避開無線發射塔、高壓電線、通訊基站及相關設施、空調等電磁干擾。
1.4 應避開昆蟲、動物等活動頻繁以及蜘蛛絲、漂浮性雜物等多發區域。
2.安裝
2.1 儀器在安裝使用前,應進行基本性能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進行測量。
2.2 儀器應安裝在穩固的支架上,傳感器中心距地高度應為1.5m;
2.3 傳感器應有防風裝置,避免外部風直接吹到收集器入口或出口。
2.4 儀器四周如需要設置保護圍欄時,圍欄應為氣流自由通過的稀疏結構,圍欄頂部高度不應超過1.2m,與儀器間的距離應大于2.0m。
2.5 電源線和通信電纜應有防水、防鼠、防老化等防護措施。
2.6 儀器采集器和機箱應良好接地。
2.7 具有防雷設施,接地電阻應小于 4Ω。
2.8 按要求進行軟件安裝,并完成設備時間設置、初始化和相關參數設置等。
運行維護要求:
1.日常檢查與維護
應進行以下日常檢查與維護:
——每日巡視檢查觀測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異常時,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填寫日常檢查記錄表(參見附錄 A);
——觀測設備時間與標準時間偏差超過 30s 時,應及時調整觀測設備時鐘;
——當收集器內出現昆蟲、蜘蛛絲、漂浮性雜物等時,應及時進行清理或更換收集器;
——在沙塵暴、揚沙、重度霾等天氣過程結束后,應及時對儀器進行清潔維護;
2.定期檢查與維護
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每1個月應對收集器、儀器進氣和出氣口、風扇等進行至少一次清潔;
——每3個月應對收集器、電路、氣路等進行一次專項檢查與清潔;
——每3個月應在氣流驅動裝置處于暫停或關閉狀態下進行至少一次離子濃度測量,離子濃度應小于10個/厘米3;
——每6個月應對收集器內氣流速度進行至少一次檢測,氣流速度應在標準值的±10%以內;
——每12個月雷電多發期之前,應對防雷接地、采集器外殼和外箱接地情況進行至少一次檢查。
數據記錄與處理要求:
1.數據記錄
1.1 應按照 QX/T 419—2018 中 6.1 的規定記錄數據。
1.2 應記錄觀測儀器操作維護檢修標校、周邊污染事件、人為活動和天氣現象等可能對觀測結果產生影響的活動或事件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活動或事件內容等。
2.數據處理
2.1 應按照 QX/T 419—2018 中 6.2 的規定進行數據質量控制與統計值計算。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