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國家標準計劃《燃料電池發動機耐久性試驗方法》編制完成并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3年8月26日。主要起草單位有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同濟大學、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億華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雙碳“戰略、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汽車領域氫燃料電池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相關產業鏈的商業化落地和應用都在不斷加速中。在燃料電池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進程中,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成本、耐久性(即使用壽命),仍然是制約其發展的兩大突出因素。在成本方面,隨著催化劑鉑載量的下降以及零部件規模化生產,燃料電池成本正在逐漸下降。因此,耐久性成為行業測試的研究重點,燃料電池耐久性的提升將大大有利于大規模商業化進程的推進。
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關鍵部件耐久測試是檢測燃料電池發動機的耐久性、可靠性等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美國能源部和交通運輸部建議燃料電池耐久性的最終目標是乘用車用燃料電池達到8000h以上(性能衰減低于10%),日本 NEDO ( New Energy & Industrial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和歐洲HFP ( Hydrogen and Fuel Cell TechnologyPlatform)針對耐久性的研究計劃中也有類似的要求,同時,中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也明確指出燃料電池壽命在2025年達到5500h。因此,國內外眾多燃料電池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重點開展燃料電池耐久性研究。但是,國內外尚沒有燃料電池發動機耐久性試驗相關的標準,發動機耐久試驗過程中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判定條件仍不健全,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研發周期和測試成本。
行業亟需一套完善的基于實際車用工況的燃料電池發動機耐久性試驗相關標準,明確試驗過程中的試驗條件、試驗工況、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對耐久測試中燃料電池發動機的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進行全方面測評,為行業提供測試依據,填補基于實車工況的燃料電池發動機耐久性測試方法的空白,完善我國燃料電池標準體系。
燃料電池發動機開發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燃料電池發動機逐步進入產業化階段,同時也推動了標準的需求。但由于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關鍵部件耐久性試驗方法、試驗工況的復雜性,目前國內外還缺乏此類標準的測試方法。通過標準的制定,使得燃料電池發動機耐久測試有據可依,各企業和檢測機構運用同樣的測試方法,在同一測試條件下進行燃料電池發動機耐久性試驗,保證了測試過程的同一性,極大了提升了該類試驗的效率,減少了相關的測試成本和時間,助力燃料電池產業的健康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