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人物報道】呂立翔,現任江蘇南京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電纜檢修班班長,長期深耕高壓電纜建設、運維、檢修工作。22年來,他主持重要電網建設項目50余項,組裝過近1000套電纜附件,參與敷設的高壓電纜線路達上千千米,約占南京市高壓電纜線路總長的三分之一。他帶領班組運維南京市1600余千米長的電纜線路,線路健康水平全國領先。他參與研發的20多項創新成果應用在高壓電纜線路建設和運檢各環節。他也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嶄露頭角
2001年,呂立翔來到當時的南京供電局電纜管理所,從事高壓電纜線路建設工作。打磨電纜、握緊噴槍、高溫熔鉛……二三十道工序至少需要8小時,容不得絲毫閃失。他從制圖繪圖學起,一有時間就在訓練基地里做封鉛焊接實操練習,每天與數百公斤重的電纜為伴,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并開始獨立承擔110千伏及以上高電壓等級電纜終端制作安裝工作。
呂立翔日復一日鉆研業務、刻苦工作,29歲便成為國網江蘇
電力電纜專業高級技師,33歲獲評國家電網公司優秀技能專家。
這些年,呂立翔帶領同事完成了220千伏沈古電纜接頭更換維修、220千伏秋高線大長度電纜敷設施工評審和驗收等重點工作,參與建設的220千伏寧莫線智慧線路和智能隧道獲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評選的年度標桿輸電線路,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多項。
優化管理
2013年年底,呂立翔從電纜建設崗位轉到運維崗位,負責南京市高壓電纜線路運維管理工作。當時南京供電公司重組電纜專業,電纜運檢室共3個班組17名班員,每人每天要巡檢電纜線路20千米。
呂立翔提出差異化巡檢策略。他以日常巡檢數據為基礎,梳理每條線路的基礎信息、缺陷隱患信息等,來判斷每條線路的運行狀況,形成“一線一檔案”,并根據線路運行狀況差異化確定巡檢頻率和要求。這一差異化巡檢策略不僅提升巡檢效率50%以上,還減少了10%的巡檢人員,被南京供電公司沿用至今。憑借這一策略,呂立翔和同事運維的電纜線路曾連續3年創下全年無外力破壞的紀錄。
呂立翔又提出了精益化、智慧化管理方案,加強電纜線路從設計建設到運維檢修的全流程管理,并引進智能機器人、在線監測技術和智能感知設備等,實現“科技減人、機械代人”,使巡檢效率較人工巡檢提升了3倍以上。
近3年,呂立翔和同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電纜立體化巡檢和監測體系,安裝2500余套智能可視化設備,覆蓋全市436條110千伏及以上電纜通道,實現了電纜通道24小時實時監測。
呂立翔和同事還按照電纜通道電壓等級、內部電纜數量等
標準,評估電纜通道健康狀況,并按照重要性劃分等級,根據不同等級改造升級電纜通道。他們累計在電纜通道內安裝溫度、濕度、有毒氣體、局部放電等各類在線監測裝置近百類上萬件,構建了主動預警、人機協同立體巡檢、智能消防等13個智慧應用場景,可實時感知電纜通道狀態。
在江北新區,呂立翔和同事以32條電纜線路為試點打造智慧運檢示范區,實現了示范區內電纜通道內外部自動巡檢,運檢響應速度由小時級提升為分鐘級。
從傳統管理到精益化管理,從人工巡檢到智能巡檢,從發生故障再處理到主動發現隱患提前消除缺陷……在呂立翔和同事的努力下,南京供電公司電纜專業管理水平正持續提升,為市民的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