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我們熟知的傳統的電力巡檢包括兩部分,一是以地面、地下為主的變電站和管廊設施巡檢;二是以空中為主的電線及相關配件巡檢。在這兩方面巡檢過程中,人員需要對儀表讀數、設備溫度、表面情況進行檢查,不僅會面臨安全隱患,同時工作也十分繁重、枯燥、乏味。
隨著智能生活的普及,智能科技在電力企業應用中越來越廣泛。傳統的變電站人工巡檢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檢測手段單一等不足。隨著技術日漸成熟,具有精度、效率“雙高”優點的機器人,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變電設備的檢測中。
5月15日,在西寧市公園110千伏智慧變電站內,一臺
巡檢機器人正沿著軌道穩穩劃過一個個
開關柜和保護屏,它“搖頭晃腦”采集著溫度、表計等數據。與此同時,在國網西寧供電公司變電運檢中心,工作人員電腦屏幕上實時呈現巡檢機器人所拍攝的高清畫面,通過畫面信息記錄,就可分析變電站內設備運行情況。為了提高變電運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該公司于4月中旬引進吊軌式智能巡檢機器人,實現對變電站帶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高效監測。
吊軌式智能巡檢機器人由機器人本體、監控系統和通信網絡組成,利用集成式驅動對規劃路線進行軌道運動,可實現視頻識別、紅外測溫、任務管理、數據統計等功能。按照工作人員提前設定好的巡檢任務和路線,機器人能夠在主控室和高壓室內進行自主巡檢,通過旋轉調節自身的兩只“眼睛”,一只用于測溫、一只用于拍照,對帶電設備的表計讀數、外觀狀態等信息進行識別、記錄并上傳數據。機器人在變電站內巡檢,工作人員在電腦端就可以查看巡檢數據和畫面,當檢測到異常數據時后臺會有報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員及時處理。
自“十二五”以來,我國智能電網發展迅速,實現電力設備運行狀態及外部環境的在線監測,提高預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已是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電力運維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智能電網快速發展的需求,將機器人技術與電力技術融合,通過電力巡檢機器人對輸電環節、變電環節、配電環節實現全面的無人化運維檢測已經成為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趨勢。
2015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短短幾年時間,智能電網在我國“遍地開花”。其中,智能巡檢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一環,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迅速在全國各地變電站普及開來。這為我國變電站設備巡檢機器人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