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標準化工作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技術基礎。為指導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解決標準缺失、滯后等問題,加快推進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動力變革,促進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組織編制了《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
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填寫《征求意見反饋信息表》(見附件2)發送至 KJBZ@miit.gov.cn (郵件主題注明: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反饋)。公示時間:2023年5月23日——2023年6月23日。
鋼鐵作為“工業糧食”,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鋼鐵工業具有生產流程連續、工藝體系復雜、產品中間態多樣化、大型高溫高壓設備集中、人因安全要求高等特征,屬于典型的流程型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資源、市場、環保、競爭等挑戰,亟需通過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場景應用,提升行業的綠色環保、安全保障、生產效率。
國家大力推進智能制造以來,鋼鐵行業因體量龐大且自動化、信息化程度較高,具備推進流程型智能制造的優勢條件,鋼鐵企業紛紛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項目,在保障產業穩定運行、提升供應鏈韌性方面發揮了巨大價值。
《建設指南》提出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累計研制45項以上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和裝備層、車間層、工廠層、企業層、產業鏈協同層等各層級標準,優先制定基礎共性標準以及綠色低碳、產品質量、生產安全等關鍵應用場景標準,突出標準在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和迭代提升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研制,為世界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依據《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年版)》中建設細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相關要求,基于鋼鐵行業工藝、產品及智能工廠建設等特點,形成由“A基礎共性”“B裝備層”“C車間層”“D工廠層”“E企業層”“F協同層”六部分構成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
具體內容如下:
A基礎共性標準,位于整個體系結構的底層,是構建體系的基礎。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繼承自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中基礎共性標準的通用、檢測、評價等內容;另一部分繼承自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中關鍵技術的賦能技術、工業網絡等內容,并根據鋼鐵行業基礎關鍵技術的需求進行了整合。
B—F層從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系統層級維度展開,根據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需求,面向裝備、車間、工廠、企業、協同等各層級中多重場景和環節,指導制定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相關標準。B裝備層應用標準是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的基礎和補充,C車間層應用標準作為邊緣層,與D工廠層、E企業層、F協同層的應用標準邊-云逐級分層協同。
B裝備層應用標準主要用于規范單體智能裝備的功能、質量、接口和性能提升標準,包括無人運輸裝備、
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系統和其他等標準。
C車間層應用標準主要用于規范工序級(車間)業務活動的相關標準,涉及工藝產線管控、生產作業、工序級質量控制、業務集成優化和模型建設等,包括礦山、原料場、煉鐵、煉鋼、軋鋼和其他等工序標準。
D工廠層應用標準主要用于規范工廠或跨工序的鋼鐵智能工廠設計、生產、管理要求等,支撐鋼鐵智能工廠建設,包括設計與交付、生產管控、資源保障等標準。
E企業層應用標準主要用于指導鋼鐵企業優化資源配置,規范采購、銷售、研發、數據資源等運營管理,實現企業內部深度協同,包括資源計劃與市場預測、采購管理、銷售管理、產品研發設計、工廠協同、數據資產管理等標準。
F協同層應用標準主要用于規范鋼鐵行業上下游企業間數據共享、多業務協同以及智能服務等要求,包括數據共享、供應鏈協同、客戶服務等標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