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攀研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發布了T/CSTM 00660.2—2023《碳化鈦渣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鈦含量的測定 硫酸鐵銨滴定法》團體標準,實施日期2023年7月21日。
碳化鈦渣是以含鈦高爐渣、含鈦礦渣、鈦礦等為原料,采用高溫碳化工藝生產得到的工業產品。碳化鈦渣化學分析方法標準的建立,將服務于碳化鈦渣的生產、貿易和應用,同時為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本文件描述了硫酸鐵銨滴定法測定碳化鈦渣中鈦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適用于碳化鈦渣中鈦含量的測定,測定范圍(質量分數)為 9.00%~16.00%。
原理:
試料經高溫灼燒,用過氧化鈉熔融,經水浸取后鹽酸酸化,在鹽酸和硫酸介質中,隔絕空氣,用金屬鋁將四價鈦還原為三價鈦,以硫氰酸鹽為指示劑,用硫酸鐵銨標準溶液滴定。
儀器與設備:
1.容量瓶、移液管及吸量管應分別符合 GB/T 12806、GB/T12807 和 GB/T12808 要求。
3.剛玉坩堝,容量25mL~30mL。
4.高溫爐,能加熱至1000℃,并能控制溫度波動±30℃。
測定:
1. 試料分解
試料(見 8.2)置于剛玉坩堝(見 6.3)中,于 800℃高溫爐(見 6.4)中灼燒 20 min,取出,冷卻。向坩堝中加入 4 g~5 g 過氧化鈉(見 5.2),置于 650℃馬弗爐(見 6.4)中高溫熔融 10 min,緩慢升溫至800℃熔融 10 min~15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擦凈坩堝外壁,將坩堝置于 300 mL 燒杯中,加 50 mL~60 mL 熱水,蓋上表面皿,待反應完全后,取下表面皿,用水沖洗,再加入 40 mL 鹽酸(見 5.5),待沉淀溶解完全后,用水沖洗坩堝。
2.還原
將溶液轉入 500 mL 錐形瓶中,緩慢加入 30 mL 硫酸(見 5.7),加入 4 g~5 g 硫酸銨(見 5.3),用水稀釋至 200 mL,加入 2 g~2.5 g 金屬鋁片(見 5.4),觀察瓶內反應變化,待溶液由渾濁-灰黑色變為澄清-紫色后(如反應較慢,應經常搖動,可適當加熱),再補加 0.2 g~0.3 g 鋁片(見 5.4),立即塞上已加入三分之二碳酸氫鈉飽和溶液(見 5.8)的蓋氏漏斗,在電熱板(爐)上繼續加熱至鋁片全部溶解,保持溶液冒大氣泡 1 min~2 min,取下錐形瓶,流水冷卻至室溫(冷卻過程中確保蓋氏漏斗中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量不少于蓋氏漏斗的三分之二)。
3.滴定
取下蓋氏漏斗,迅速加入 5 mL 硫氰酸銨溶液(見 5.11)至錐形瓶中,立即用硫酸鐵銨標準溶液(見5.10)滴定至穩定的橙紅色為滴定終點。
精密度:
精密度試驗數據是由5個實驗室對5個水平的鈦含量進行共同實驗確定;每個實驗室對每個水平的鈦含量按照 GB/T 6379.1 規定的重復性條件下測定3次。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a) 識別樣品、實驗室和分析日期等信息;b) 本文件編號;c) 分析結果及其表達;d) 測定過程中存在的任何異常特性以及標準中未規定而可能對試樣或認證標樣的分析結果產生影響的任何操作。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