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湖北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實施方案》《2023年省級科技計劃組織工作方案》要求,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將2023年省技術創新計劃重點研發專項高新領域(第二批)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3年4月10日-16日。
據了解,2023年度高新技術領域公益事業類項目聚焦省內優勢重點細分產業鏈,以技術創新需求為引導,突破影響產業鏈發展的關鍵卡脖子技術問題,加快在產業鏈發展的“堵點”技術上取得新突破,為加快培育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先進制造、先進材料、新能源5個領域進行分類部署。
本次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額度為50萬元-200萬元。湖北省科學技術廳要求,申報單位應認真做好經費預算,據實申報,合理可行。財政資金應??顚S?,符合相關財政科技資金管理辦法。企業牽頭申報的,申報單位自籌配套經費占項目總經費比例不低于60%。
附件
2023年省技術創新計劃重點研發專項
高新領域(第二批)擬立項項目
序 | 項目名稱 | 承擔單位 |
1 | 有源超表面的5G信號增強關鍵技術研究 | 華中師范大學 |
2 | 高速全光纖隨機數發生器研制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3 | 強激光損傷熔石英元件修復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4 | 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測試技術研究 | 中船第七〇九研究所 |
5 | 面向社會信用體系的聯邦學習關鍵技術與系統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6 | 多模態大數據融合驅動的城市大氣污染監測與預警技術研究 | 武漢大學 |
7 | 面向航天核心部件亞表層損傷的新型相控陣檢測技術與系統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8 | 基于北斗的實時電離層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 武漢大學 |
9 | 面向6G新場景的高維智能通信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10 | 面向流域生態保護的遠距離多模態感知關鍵技術及應用 | 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省生態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
11 | 智能商品零售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武漢工程大學 |
12 | 主動學習協同的自監督與弱監督智能標注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 武漢大學 |
13 | 數據驅動的港口全流程運營分析與智能管控技術 | 武漢理工大學 |
14 | 區塊鏈體系架構與共識算法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 華中科技大學 |
15 | 面向實時復雜任務的邊緣計算異構資源協同優化與動態自適應任務調度技術 | 武漢理工大學 |
16 | 大型城市信控路網交通擁堵過程在線預測關鍵技術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17 | 服務醫聯體的多方安全共享計算關鍵技術與平臺 | 武漢大學 |
18 | 面向異構體系結構的大規模圖數據智能處理技術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19 | 基于知識圖譜的高隱蔽網絡威脅智能檢測技術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20 | 面向大型工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報警監控與溯源技術研究及應用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21 | 面向精準產業升級的科技主題軌跡數據庫管理系統研究 | 武漢大學 |
22 | 基于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的智能化多源異構傳感技術研究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23 | 物聯網多模態感知數據高效智能通算關鍵技術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24 | 長江水產數字孿生生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 華中科技大學 |
25 |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湖北文旅數字化場景創新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 武漢理工大學 |
26 | 高端數控機床智能運維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 華中科技大學 |
27 | 面向智慧工廠的汽車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與管控系統研發 | 東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28 | 航空飛機起落架裝配關鍵技術研究 | 湖北工業大學 |
29 | 異形異質構件一體化成形關鍵技術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30 | 機器人協同關鍵技術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31 | 車輛行駛胎-路滾動阻力實時測量關鍵技術及裝備 | 武漢科技大學 |
32 | 動力電池低溫極速加熱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33 | 大型基坑工程柔性施工監測關鍵裝備研發 | 湖北工業大學 |
34 | 工程安全運行智能監測與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 湖北工業大學 |
35 | 汽車ESC高壓密封及綜合性能檢測設備研究 | 湖北工業大學 |
36 | 刀具狀態原位監測嵌入式傳感器關鍵技術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37 | 內河船舶岸電連接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38 | 盾構隧道壁后注漿缺陷智能檢測裝備與增韌修復材料研發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
39 | 基于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的井下作業實時可視化跟蹤和智能控制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
40 | 濕法磷酸多級膜凈化工藝及裝備開發 | 武漢工程大學 |
41 | 多功能催化劑分級集成及規?;苽潢P鍵技術 | 武漢理工大學 |
42 | 高純長壽命鈣鈦礦綠光發光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研發 | 武漢大學 |
43 | 柔性電子器件用高性能宏觀石墨烯膜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示范 | 武漢理工大學 |
44 | 柔性高儲能介電薄膜材料研制 | 武漢理工大學 |
45 | 超抗滲高耐火零碳地質聚合物及其在隧道加固中的關鍵技術研究 | 武漢大學 |
46 | 基于材料典型缺陷服役演化的飛機方向舵疲勞壽命評估技術及驗證 | 武漢科技大學 |
47 | 面向航空發動機用SiCf/SiC復合材料表面熱環境障涂層的設計與制備 | 武漢理工大學 |
48 | 無人機用長壽命二次金屬鋰電池 | 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 |
49 | 大面積超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組件制備關鍵技術 | 武漢理工大學 |
50 | 納米粒子/反應性增容制備高韌高強聚乳酸基生物可降解包裝材料關鍵技術 | 湖北工業大學 |
51 | 近零碳園區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技術 | 武漢理工大學 |
52 | 面向電網主動支撐的構網型光儲一體化并網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 | 華中科技大學 |
53 | 新型高效光伏電解水制氫理論與方法 | 華中科技大學 |
54 | 商用車載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快速壽命預測技術及延壽策略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55 | 高效燃料電池電解純水制氫關鍵技術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56 | 有機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與器件制備技術研究 | 武漢理工大學 |
57 | LGA 48通道并行發射/接收光模塊 | 湖北瑞創信達光電有限公司 |
58 | 全光纖分布式矢量地震儀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 | 武漢地震科學儀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59 | 大飛機飛行員電動座椅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 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 |
60 | 基于物聯網的變電站輔助設備監控研究與示范 | 湖北博今電氣有限公司 |
61 | 復合基新型環保防塌鉆井液技術研究 | 湖北漢科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62 | 超細硅粉添加劑制備關鍵技術研究 | 湖北富萊德力高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
63 | 極薄鋰電銅箔制造關鍵工藝技術 | 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4 | 高低分子量聚丙烯三層共擠超?。?-14μm)鋰電隔膜研發與產業化 | 襄陽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65 | 基于可逆交聯與漿膜聚集態微相調控的生物基易洗脫增稠劑 | 湖北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6 | 氣凝膠電芯隔熱片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 | 中凝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
67 | 特/超高壓GIS絕緣氣體組分在線檢測系統的開發 | 湖北天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68 | 純電動重型環衛車底盤開發 | 東風華神汽車有限公司 |
69 | 超低溫全金屬硬密封蝶閥研發與產業化 | 湖北泰和石化設備有限公司 |
70 | 高性能輪轂驅動永磁電機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襄陽中車電機技術有限公司 |
71 | 管片螺栓加工生產總線的工業自動化控制關鍵技術研發 | 湖北登峰高強螺栓有限公司 |
72 | 新能源商用車輪轂軸承及單元高服役性能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 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
73 | 高安全新材料體系鋰離子電池技術 | 中船重工黃岡水中裝備動力有限公司 |
74 | 99%級高端季戊四醇制備關鍵技術研究及萬噸級/年生產工藝示范 |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 |
具體內容(以下內容來自申報指南)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
1.有源超表面的5G信號增強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5G網絡低成本覆蓋需求,開展有源超表面(放大型、信道估計、動態波束賦形)等技術研究,研發出基于有源超表面的5G信號增強智能產品。
考核指標:研制原型樣機1套,工作頻段覆蓋5 G頻段,超表面單元個數不低于32,在弱覆蓋區域(RSRP低于-105 dBm)將信號功率提升45 dB以上。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高速全光纖隨機數發生器研制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對高速可靠隨機比特數的迫切需求,開展高速皮秒同步脈沖泵浦、串擾抑制與反饋控制、對稱性破缺矢量諧振腔調控技術研究,研發出基于宏觀光纖環的自發對稱性破缺全光真隨機數發生器。
考核指標:研制產品樣機1套,工作溫度下隨機比特位產生速率不低于10 Mbit/s,隨機性滿足NIST標準,并在行業實現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強激光損傷熔石英元件修復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提高激光系統的功率和使用壽命的需求,研究高能量(納秒、皮秒、飛秒)激光脈沖,誘導高透明熔石英光學元件微噴射損傷動力學,揭示強激光加載超高壓反射沖擊波誘導粒子微噴射行為動力學特征及其動態損傷物理機制,并對激光損傷進行修復。
考核指標:研制1套完整激光損傷光學元器件修復工藝,提供高瞬態和多尺度激光損傷診斷和修復系統一套,其中點爆炸毀傷場域圖像時空分辨率參數不高于5 ns和10μm,修復后損傷閾值不低于正常閾值。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感-算-存一體”關鍵技術研究與器件研制
研究內容:圍繞超越馮氏架構能效機制的需求,設計層狀半導體/硅基異質器件,在外場調控下實現“感-算-存”功能的重構,并結合與硅基CMOS工藝兼容的優勢,優化集成硬件集成研制工藝。
考核指標:開發出1套“感-算-存一體化”智能硬件系統,單位運算功耗<10 fJ per operation,單次MAC運算時間小于50 ns,并在行業實現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測試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瞄準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測試需求,研究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測試方法,開展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高精度測試硬件設計,形成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測試設備自動化測試軟件。
考核指標:形成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動態參數測試方法,提供1套動態參數測試設備,開關時間測試最小值優于1 ns,最大測試電壓2000 V,最大測試電流700 A,并在省內1-2家企業實現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6.面向社會信用體系的聯邦學習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面向社會信用體系的新型聯邦學習需求,開展面向多元異構參與方的聯邦學習高效計算、異構網絡下聯邦學習高效可靠通信、面向聯邦學習的混合安全保障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構建1套面向社會信用評估的新型聯邦學習系統,支持3種以上主流機器學習框架、3類以上數據庫和2類以上硬件加速,完成2個以上行業內示范應用,應用覆蓋不少于10個參與方,不少于100個計算節點。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二)數字技術
7.多模態大數據融合驅動的城市大氣污染監測與預警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與公眾健康防護需求,研究空-天-地-人協同大數據智能融合技術,開展典型大氣污染的時空監測、超標識別和預報預警。研究多尺度遙感數據、地基站點觀測以及數值模擬等多模態大數據的智能融合技術。研究多模態數據融合驅動的大氣污染感知技術,開展典型城市污染物的長時序、精尺度、小時級連續監測。研究面向城市異常排放的污染場景自適應識別與排放源定位。研究城市大氣污染的健康風險預警技術,在湖北省重點區域開展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可融合多光譜、雷達、地基站點觀測、數值模擬等多模態時空數據源,具備空間分辨率十米級,分鐘級的動態監測能力。構建大氣污染智能監測與預警體系,支持工業園、垃圾焚燒場、交通樞紐站、商業區、居民區等不少于5種典型城市場景的監測,具備對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等不少于6種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監測能力,場景識別率不低于80%,小時級監測相對誤差低于40%。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8.面向航天核心部件亞表層損傷的新型相控陣檢測技術與系統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航天核心部件亞表面損傷的相控陣檢測目標,開展亞表層缺陷光學散射矩陣數據庫建立、測量過程中的“噪聲”建模、缺陷檢測與表征結果的不確定性量化方法及自動化缺陷檢測設備原型設計等技術研發。
考核指標:檢測缺陷的最小尺寸500 nm;對平面或曲面的檢測效率高于100 mm2/min;表面及亞表面損傷的檢測精度高于95%。研發面向航天核心部件在線監測的自動化缺陷檢測裝置1套。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9.基于北斗的實時電離層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研究內容:瞄準短波通信對實時高精度電離層監測迫切需求,開展基于北斗數據流的實時電離層信息精確提取、電子密度層析、模型同化、擾動監測、短波射線跟蹤選頻等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電子密度精度誤差小于15%(測高儀或掩星為參考),時間分辨率10分鐘;短波通信建鏈成功率相對傳統方法提升20%,并在短波通信選頻得到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0.面向6G新場景的高維智能通信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面向6G新應用場景的無線通信物理層領域關鍵技術,為智慧城市、無人駕駛和智能交互等應用環境提供基于高維信號的智能通信技術,實現面向6G應用的新高維波形設計、高維大規模MIMO和有機AI融合的低延時、低功耗和超高可靠性的無線通信關鍵技術。
考核指標:系統延時提高50%以上,功耗提高75%以上,衰落信道的可靠性提高至少30 dB,完成1-2種面向6G應用場景的測試和應用,形成一批6G領域潛在技術和核心成果。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1.面向流域生態保護的遠距離多模態感知關鍵技術及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流域場景中復雜天氣所導致的視頻圖像內容模糊、遠距離成像分辨率低等問題,開展暗光圖像質量增強、去雨霧圖像清晰化算法、圖像超分辨率重建、多模態圖像融合學習、低分辨率目標行為識別算法等研究。
考核指標:圖像質量增強PSNR提升1.5 dB、SSIM提升0.15,實現3種以上模態圖像融合。目標異常行為識別準確率達到95%。形成2種復雜天氣場景下的應用示范。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2.智能商品零售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智能零接觸式商品零售全自動流通的技術需求,開展計算機視覺與3D點云深度學習的商品識別與位姿估計、多約束下機器人抓取運動規劃與路徑生成、商品數據驅動的機器人柔順控制與商品視覺復核等關鍵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實現商品種類識別精度99%以上,商品定位精度小于1 mm,單次抓取成功率99.9%以上,應用不少于5家商品零售店。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3.面向圖像智能標注的弱監督與自監督技術及系統研究
研究內容:瞄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中的數據標注代價大的問題,構建自監督預訓練深度學習框架,研究結合遷移學習與主動學習的增量式深度學習模型,研發單點和多點協同的數據自動標注云平臺。
考核指標:面向影像數據自動標注任務,提出5個以上的弱監督與自監督學習模型與算法,開發海量數據智能標注平臺,同時支持50路以上并發數據標注任務,標注效率提升50%以上,并在2個以上不同行業實現應用示范。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4.數據驅動的港口全流程運營分析與智能管控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內河碼頭全流程不確定性、復雜性作業特點,研究基于多源動態信息融合與知識獲取的碼頭運行態勢分析技術。結合容錯自愈、多目標協同優化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碼頭運行決策知識自進化及智能化決策。
考核指標:智能計劃決策算法優于分鐘級輸出,調度響應時間優于秒級,決策優化率優于95%,調度和計劃決策人員減少 50%。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5.區塊鏈體系架構與共識算法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研究內容:圍繞區塊鏈高拓展性、高效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等特點,研究授權經濟價值證明(DPoEV)、授權適應性拜占庭容錯(DABFT)、動態分片/分鏈(Dynamic Sharding)及系統實證,研究基于DPoEV、DABFT雙共識機制及動態分片/分鏈的區塊鏈體系架構。
考核指標:動態分片/分鏈數不少于100個,單片/單鏈吞吐量大于1000 TPS,分片/分鏈狀態下交易吞吐量大于100000 TPS,并開展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6.面向實時復雜計算的邊緣計算系統協同和調度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工業互聯網、倉儲自動化等領域管理成本降低和生產效益提升的需求。研究面向物聯網復雜任務的邊緣計算系統,研究邊緣計算中的協同機制及基于強化學習的復雜計算任務調度算法。
考核指標:開發滿足復雜任務計算需求的邊緣計算平臺1個,任務完成率提升15%以上,任務處理延時、負載均衡等性能指標上提升10%以上,數據丟失率≤0.1%。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7.大型城市信控路網交通擁堵過程在線預測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基于大數據和圖計算的大型城市信控路網交通擁堵的分析模型,提出大規模信控路網絡的擁堵在線預測方法,研究大規模信控路網交通擁堵的耦合可解釋學習方法,分離、發現和分析影響擁堵發生、傳播和消散的因素組合,并開展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支持大型道路網絡(建成區100平方公里以上)擁堵事件的多信號周期(1-10周期)滾動在線預測,擁堵事件預測精度達到80%以上。建立大城市全路網交通狀態評估、擁堵分析和治理的原型系統1個,開展至少3個城市級區域的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18.服務醫聯體的多方安全共享計算平臺研發
研究內容:聚焦醫聯體內數據多源異構、計算任務多樣、成員貢獻不均、部署環境復雜等問題,研究多源異構數據的多方安全共享計算,探索高效的醫聯體成員貢獻評估技術,研究具備高性能魯棒的服務醫聯體的多方安全共享計算平臺。
考核指標:支持不少于5種數據格式,提供不少于20種數據查詢與建模方法;醫聯體參與成員個數不少于5個、數據量不少于1000萬條,數據查詢響應時間不大于2秒,模型準確率不低于85%,并形成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19.面向異構體系結構的大規模圖數據智能處理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異構體系結構上的圖計算表達、編程以及數據劃分與放置需求,研究異構體系結構的并行特征與圖計算迭代特征、異構體系結構下的圖計算語義模型、多體系結構支持的圖處理編程模型、兼顧圖處理計算負載與通信開銷的圖數據劃分與放置策略等。
考核指標:研制面向圖數據的智能計算系統軟件1套,系統支持不少于2種編程模型;處理的圖數據規模不低于1億個頂點、十億條邊;計算性能相比業界典型的圖處理系統Gunrock、Tigr、Groute等提升不低于1倍。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0.基于知識圖譜的高隱蔽網絡威脅智能檢測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基于溯源圖的網絡威脅行為感知技術、基于知識圖譜及自主決策的網絡威脅意圖智能推理和檢測場景自適應技術,研制自主可控的高隱蔽網絡威脅研判與檢測平臺,實現對高隱蔽網絡威脅的智能捕獲、感知與溯源。
考核指標:檢測高隱蔽網絡威脅類型不少于3種,感知并分析不少于5種網絡威脅行為;構建不少于200個實體和500條關系的網絡威脅知識圖譜;搭建至少5種網絡威脅檢測與分析場景沙盒;為每類網絡威脅場景規劃3種以上威脅意圖識別方案。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1.面向大型工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報警監控與溯源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大型工業領域中的生產安全過程監督與事故監控預防問題,研究面向其生產過程的智能報警監控與溯源技術,建立報警泛濫模式挖掘與報警動態抑制技術,形成基于時變因果關系推理和概率分布模型的報警在線溯源解析策略。
考核指標:面向典型過程控制系統,建立報警監控與溯源的數據表達機制,誤報率不高于5%,漏報率不高于3%;報警泛濫出現總時間不超過總運營時間的5%;形成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2.面向精準產業升級的科技主題軌跡數據庫管理系統研究
研究內容:研發基于科技文獻的引用關系構建文獻的知識圖譜,建立支持GPU的高效圖索引,設計索引加速分析算法,實現高性能圖查詢技術;構建科技大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發科技主題軌跡數據的多層次和多維度數據視圖導航功能和可視化技術。
考核指標:形成科技主題軌跡數據的對象模型與科技情報挖掘關鍵算法,開發科技主題軌跡數據共享平臺1個;完成1類科技主題軌跡數據學科知識圖譜,設計10個以上關聯分析、趨勢分析及語義分析模型;實現基于學科知識圖譜的科技主題軌跡數據智能查詢與推薦系統;匯聚專利及論文主題要素數據達億條。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3.基于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的智能化多源異構傳感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新型工業現場采集與智能制造對智能化傳感器的泛在環境供能、智能信息傳輸、多源異構數據統一化的需求,研究傳感器環境微能量采集自發電效率與儲能效率提升優化技術、多傳感器協同下的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技術和多源異構傳感數據處理技術。
考核指標:單個傳感器環境微能量獲取轉換功率平均值不小于20 mW,磁耦合共振技術實現在2.5米距離內的不低于30 mW持續功率的點對點無線能量傳輸,上行與下行點對點通信速率不小于200 bit/s,單個傳感器能同時支持對3個以上傳感器進行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4.物聯網多模態感知數據高效智能通算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萬物互聯終端海量多模態感知數據導致的傳輸帶寬瓶頸與高時延問題,研究面向智能任務需求的通信與計算一體化架構,研究資源受限終端條件下的多模態感知數據高效壓縮與實時傳輸技術,開發端邊協同的智能通算一體化系統。
考核指標:支持3種以上模態感知數據的融合傳輸,完成至少2個行業場景的應用與測試,面向行業推廣應用4個用戶以上。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5.長江水產數字孿生生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研究內容:錨定長江流域生態文明特色,建立長江流域高逼真三維數字水產資源庫,集成大數據、云邊端、數字孿生技術、場景敘事實現代理IP的生成。構建基于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高精度數字場景再現、多模態融合呈現、智能交互感知集成的文旅場景。
考核指標:形成數字化水產基因圖譜1項,覆蓋長江流域一類水產(如魚、蝦等)90%以上,長江流域高逼真三維數字水產資源庫1項,數字孿生技術驅動的虛擬水產強體驗協同創意平臺1個。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26.基于數字化體驗的沉浸式文旅場景創新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研究內容:圍繞沉浸式文旅場景創新的產業標準、構建理論、關鍵技術、實踐模式需求,開展基于數字化體驗的沉浸式文旅關鍵技術研究,并構建沉浸式文旅數字資源與服務平臺,實現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沉浸式體驗呈現支持的交互感知方式不少于4種;沉浸式多模態影像呈現方式不少于4種;創作高質量沉浸式數字內容不少于1000件;示范應用不少于 2個。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三)先進制造
27.高端數控機床智能運維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研究內容:圍繞高檔機床典型代表重型機床的狀態監測與運維需求,開展復雜工況環境下的高端裝備關鍵功能部件的狀態感知與邊緣裝置、基于機理的故障模擬與故障數據生成、機理與數據融合的故障診斷及其泛化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面向重型機床的狀態監測與遠程運維原型系統,并在典型制造企業開展驗證,實現機床的狀態監測與故障的精準定位,提升設備的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維護效率及設備的利用率,實現設備的遠程智能運維。
考核指標:研發基于狀態監測的數控機床運維系統1套,并在1-2個典型行業開展應用驗證;故障診斷的準確性達到90%以上;維護效率提升50%以上。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28.面向汽車制造服務的智能管控系統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汽車制造產線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背景下精準響應需求,圍繞提高車輛生產效率,開展生產自動焊接系統、自動輸送系統、AGV自動轉運系統、MES生產管理系統、產品自動識別系統和環保除塵系統等關鍵數研究,提升自動化高效生產效率。
考核指標:開發智能管控系統1套,實現各分、子系統銜接流暢,相對傳統生產,減員50%以上,提升效率30%,產成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并開展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29.面向航空飛行關鍵部件再制造與精密測量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圍繞國內航空飛機器制造及維修企業的應用需求,開展飛行器關鍵部件精準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聚焦測量傳感系統構建、三維測量系統標定、測量軌跡優化、三維圖像重建等精密測量技術,提出面向飛行器關鍵部件再制造的測量、修形調控等智能化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實現航空飛行器修復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該產業效率及質量一致性水平提高,并形成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研究飛行器關鍵部件再制造工藝流程與形位誤差測量方法,研制航空飛行器關鍵部件集成裝配平臺和在線測量系統1套。裝配平臺能完成關鍵部件的主體裝配,測量系統具備尺寸和形位公差在線測量、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等功能。能實現3種以上尺寸和形位公差測量,其中測量范圍≥2m,測量精度≤0.05mm。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0.異形異質構件一體化成形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異形異質抗氣蝕異質金屬螺旋槳難以高性能整體成形的瓶頸問題,開展銅合金/高耐磨不銹鋼連接界面中間層的開發、一體化成形鋁青銅/高耐磨不銹鋼異質材料熱等靜壓技術和后處理制度、異形異質構件近凈成形DEM-FEM數值模擬優化方法、異形異質螺旋槳的結構優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突破熱等靜壓整體成形技術。
考核指標:實現耐氣蝕螺旋槳一體化制備,試驗件尺寸≥300 mm,研制試驗件數量2-3件;層間界面相對于低強度材料拉伸強度系數≥0.5,剪切強度系數≥0.5;離散元-有限元熱力耦合模型,致密度模擬誤差≤1%,變形模擬誤差≤3%。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1.機器人協同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機器人與地面交互感知困難的難題,開展多元信息融合的復雜環境認知與足式越障行為映射規律研究;解決機器人-地面交互特性實時感知與地形分類、組合行為優化與不同運動模式下的平滑切換、多模式多任務穩定控制等問題。
考核指標:研制出面向高人機功效交互模式的一體化測控系統,完成通過草地、泥濘地、碎石路、起伏路、壕溝、臺階、長坡、垂直障礙等不少于8種地形且感知軟硬、滑滯等不少于4種地面特性的足式機器人樣機測試,形成足式機器人復雜環境多模式行為學習優化與控制技術。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2.高可靠性高體驗感線控轉向系統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當前線控轉向系統難以適應智能駕駛安全需求等問題,開展機械與電氣冗余的線控轉向系統總體設計、面向功能安全的線控轉向系統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人-車-路閉環的路感模擬模型及高體驗人機交互方法、魯棒自適應的轉角高精度精細化控制、面向高可靠高體驗線控轉向系統測試與評價方法等研究,突破線控轉向智能控制系統設計與應用技術,并實現智能線控轉向系統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線控轉向執行系統硬件失效率≤10 FIT,診斷覆蓋率≥95%;主系統響應延遲時間≤100 ms,穩態轉向角控制誤差≤0.3°,最小響應分辨率達到0.1°;冗余系統轉角控制范圍≥540°,最高轉向速率≥500°/s,最大超調量≤ 5°與5%請求值的較小值,主冗系統切換響應時間≤20 ms。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3.車輛行駛實時測量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新能源車碳排放量表征和網聯汽車安全穩定控制等急需的行駛胎-路滾動阻力實時測量難題與重大需求,開展多傳感光學測量系統、傳感器標定和軟硬件研制與集成等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一套車輛行駛滾動阻力動態測量原型系統及滾動阻力測試裝備,實現高速行駛車輛滾動阻力的高精度動態測量。
考核指標:研制一套車輛行駛滾動阻力動態測量原型系統,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實現動阻力測量速度0-120 Km/h;滾動阻力測量量程0-2000 N;動阻力測量響應延時≤0.5 s;速動態測量誤差(60-120 Km/h)±5%;低速動態測量誤差(0-60 Km/h)±2%;動態特性0-2 kHz。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4.動力電池低溫極速加熱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鋰離子動力電池低溫極速預熱大電流高SOC帶來的電池老化風險,開展不析鋰約束下的極速加熱動態管控技術、極速預熱下的生熱率調控技術、極速預熱多目標優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形成兼具耐久性、快速性、節能性的極速預熱電流控制系統,并在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上開展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開發極速預熱電流控制系統1套,實現-20 ℃環境下平均升溫速率達到6 ℃/min,并在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上開展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5.大型工程柔性施工關鍵裝備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城市復雜大型工程安全施工需求,開展基坑支護結構及周圍環境變形的光纖監測結果智能識別技術研究?;诟兄幕又ёo結構與周圍巖土作用信息,建立基坑開挖施工導致基坑變形和地質環境變化的多模態融合的新型數據庫,搭建云-邊-端一體化協同智能控制平臺,并開發大型工程柔性施工關鍵裝備。
考核指標: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植入、數據識別及管理的裝備,實現光纖植入成活率達90%以上;搭建基于光纖傳感技術的智能監測平臺1個,就緒度達8級;構建多模態時序監測樣本庫1個,樣本數據不小于1T;形成基于神經網絡的基坑施工風險預警及決策技術1套,技術成熟度8級;預警準確度90%以上。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6.工程安全運行智能監測與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工程安全運行監測和綜合故障診斷需求,開展大直徑盾構機盾尾間隙智能監測方法體系、復雜地層下大直徑盾構機姿態偏移智能預測和糾偏方法、盾構機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的小樣本遷移學習方法等關鍵技術研究,并開發盾尾間隙智能監測裝置。
考核指標:開發1套盾尾間隙智能監測裝置,實現盾構機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準確度達到98%;健康管理系統對盾構機關鍵設備壽命評估準確度達到95%以上,在1-2家主要企業進行應用示范。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7.缺陷在線智慧管控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突破信號采集技術、高壓管路密封技術、高壓壓力調節技術等關鍵技術,重點解決進氣穩壓時間長、檢測過程長、檢測不穩定等問題,研發高壓密封及綜合性能檢測系統,實現高效、穩定的檢測。
考核指標:研制高壓密封及綜合性能檢測設備1臺,實現設備檢測穩定無異常;實現工作臺面1200×900(mm);最高檢測壓力180-220bar;最小檢測泄露值0.1bar。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8.刀具狀態原位監測嵌入式傳感器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面向機床切削工況下刀具狀態實時在線監測的應用需求,開展微型嵌入式傳感器關鍵技術研究,形成微型嵌入式傳感器的一體化制備工藝,實現可優化多維切削力、切削溫度、振動、微位移的測量精度,并抑制不同維度的信號交叉干擾,提高可靠性。建立刀具狀態監測系統,實現對機械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狀態及故障的實時在線監測及識別。
考核指標:切削溫度傳感器溫度測量范圍10-1000 ℃,響應時間小于100 ms;多維切削力測量范圍0-200N,交叉干擾誤差小于5%;刀具傳感器對刀具崩刃、斷刀等異常切削狀態響應時間≤50 ms;研發至少2種不同類型的嵌入式微型傳感器,應用于智能刀具領域,在1個企業完成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39.高密度液體儲氫的水下航行器燃料電池動力技術
研究內容:開展高儲氫密度的新型液態硼氮儲氫材料合成和脫氫機理、小型高效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高效脫氫工藝流程及裝置方案的設計和脫氫裝置穩定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突破高密度液體儲氫材料、脫氫裝置和小型燃料電池等技術,研制燃料電池和脫氫裝置并進行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開發燃料電池和脫氫裝置1套。儲氫材料方面實現儲氫密度≥6 wt%,脫氫溫度≤25 ℃,氫氣純度≥99.99 wt.%,脫氫壓力為常壓,儲氫材料可再生循環。脫氫裝置方面實現滿足1kW級燃料電池系統用氫需求,同時裝置重量儲氫密度≥6 wt%;脫氫溫度≤25℃;制氫速率≥12SL/min。燃料電池方面實現額定功率≤800W,電堆效率52%以上,耐久性≥20000h,防護等級IP55,并進行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0.內河船舶岸電連接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
考核指標:圍繞內河多場景下岸電可靠連接、遠程操作與運維等問題,開展船舶岸基供電技術架構、內河多場景下船舶電源供給多模式接入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實現內河全域岸電的快速智能化連接,滿足岸電對接多樣化需求,提升內河岸電的服務能力和運維水平。
考核指標:提出適用于3種以上典型場景的內河船舶岸電連接模式與技術方案,且容量不小于125kVA,最大容量可滿足8000噸以上船舶岸電連接,且允許船岸之間的連接位置偏差大于20米以上,新能源應用不少于1種,且其容量大于總容量的30%。研制2臺不同類型岸電電纜管理設備,可實現三根70平方電纜同步收放,速度大于15米/分鐘,同步精度小于1cm,對接時間小于5分鐘。實現岸電接口不少于3種,實現1對4岸電操作,響應時間小于50ms。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1.城市隧道結構安全智能檢測裝備研發與增韌修復技術
研究內容:開展注漿缺陷快速診斷、成像和反演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實現厘米級注漿缺陷快速識別。研制盾構壁后注漿缺陷干接觸陣列橫波快速探測裝備,研發出具備抗彎抗折強度高等特性的高性能自修復注漿材料,提升注漿體微裂縫自行修復能力從200μm至400μm。
考核指標:研發1套干接觸式彈性波陣列快速檢測裝備,實現盾構壁后注漿缺陷的快速檢測;形成一套注漿缺陷智能判別系統,實現厘米級盾構壁后注漿缺陷快速感知;研發高性能增韌自修復注漿材料,提升注漿體微裂縫自行修復能力從200μm至400μm。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42.井下作業實時可視化跟蹤與智能控制系統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油氣開采井下作業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高、人工操作效率低、作業風險大等問題,開展井下作業超聲成像方法、寬頻帶窄聲束超聲換能器陣列等關鍵技術研究,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的井下作業實時可視化跟蹤和智能控制系統,并進行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的井下作業實時可視化跟蹤和智能控制系統1套,滿足井下作業高分辨率全景成像(全景成像范圍不小于500mm,前視檢測分辨率優于2mm,徑向檢測分辨率優于1mm);高溫高壓超聲換能器陣列(≥100MPa,≥150℃);高速/高精度/多通道(4M/32位/32道)超聲信號激勵與數據采集系統;異常工況自動排除率達到95%以上,并開展不少于2種場景的示范應用。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43.濕法磷酸多級膜凈化工藝及裝備開發
研究內容:系統研究濕法磷酸中各組分,探明不同雜質的去除機制。針對不同濕法磷酸樣品,分別開展微濾、超濾、納濾膜的膜凈化實驗。開發濕法磷酸膜凈化示范裝置。
考核指標:開發出一套針對磷酸連續穩定運行的多級膜處理裝備,以濕法磷酸作為原料,經多級膜凈化后,磷酸品質達到食品級,且收率不低于70%,總磷收率大于98%。形成一套濕法磷酸膜凈化工藝應用技術方案。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4.多功能催化劑分級集成及規?;P鍵技術
研究內容:面向高端精細化學品清潔生產重大需求,圍繞催化材料多功能位點的精準設計理論、構效關系、穩定機制及規模化制備放大效應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分子篩等新型晶態載體材料多功能位點的空間可控集成技術研究,突破多功能催化材料的規?;苽潢P鍵技術。
考核指標:開發面向環狀碳酸酯、環氧化物等精細化學品連續合成的分級多功能催化劑3種以上,催化劑套用次數≥10次,實現目標產物產率95%以上;建成200噸/年分級催化劑載體低成本固相制備中試裝置;完成空氣環氧化仿生分級催化200噸工藝優化。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5.高純長壽命綠光發光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研制高性能的鈣鈦礦綠光發光材料,揭示溫度、濕度、光照和電場對鈣鈦礦薄膜及器件性能的影響規律,構筑高效綠光鈣鈦礦發光二極管,滿足AMLED顯示對其性能的要求。
考核指標:研制滿足全彩AMLED顯示要求的高效綠光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器件,綠光發光材料熒光量子產率(PLQY)>95%,發光色純度>95%,綠光發光中心波長530±5nm。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6.柔性電子器件用高性能宏觀石墨烯膜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石墨烯材料電導率及機械強度不足,難以與金屬元件實現集成封裝的難題,開展高性能宏觀石墨烯膜規?;苽浼夹g研究,突破宏觀石墨烯膜規?;苽渚鶆蛐?、一致性、機械強度以及焊點穩定性等關鍵技術,實現柔性天線器件批量示范應用。突破可控組裝、可控還原、低溫活性焊接等關鍵技術,開發系列化宏觀石墨烯膜產品。
考核指標:單片宏觀石墨烯膜尺寸≥300mm×300mm,電導率≥1.5×106 S/m,抗拉強度≥60 MPa。柔性石墨烯天線器件耐彎折10萬次無破損,抗鹽霧腐蝕200小時電性能下降≤5%。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7.柔性高儲能介電薄膜材料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電容器用介電薄膜材料對高介電、高能量密度、高耐熱性以及兼具大規模生產技術的迫切需求,以聚合物為基體,通過控制加工條件,調節類液晶高分子的單分散或自組裝形態。
考核指標:抑制體系結構缺陷、殘余電位移和介電損耗,同時提高儲能密度,介電強度和耐熱溫度≥120℃,確保復合體系的可加工性,打破國外高端市場產品壟斷和技術封鎖。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8.超抗滲高耐火零碳地聚合物基加固材料在隧道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傳統水泥基材料在隧道加固中存在的抗滲、抗火性能差、碳排放高等技術瓶頸,研發基于地聚物的超抗滲高耐火自修復加固材料,解決地聚物材料收縮裂縫多、火災后強度喪失等技術難題。
考核指標:完成基于此新型加固材料的不同環境下高性能隧道示范工程1項,提出一種基于噴射技術的3D打印智能施工技術。地聚物加固材料28天抗壓強度不低于50MPa,極限破壞應變達到20%;在1500℃煅燒1小時后裂紋寬度小于1mm,抗壓強度損失率低于30%,線性收縮率低于6%。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49.基于材料典型缺陷服役演化的飛機方向舵疲勞壽命評估技術及驗證
研究內容:以飛機方向舵用復合材料為研究對象,采用靜態力學結合二維微觀、三維無損檢測技術探究材料典型缺陷演化和服役中應力與循環(壽命)間的構效關系,解析典型缺陷-疲勞損傷-失效演化過程,解決現有檢測技術準確度低、壽命評估難等問題。
考核指標:研發復合材料疲勞壽命評估技術,開發多因素循環載荷驗證系統,典型缺陷件的性能數據離散偏差≤10%,典型缺陷的識別率和分割準確率≥90%。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0.面向航空發動機用SiCf/SiC復合材料表面熱環境障涂層的設計與制備
研究內容:面向航空發動機苛刻服役環境的熱防護需求,開展碳化硅纖維增強碳化硅(SiCf/SiC)復合材料表面熱環境障涂層(T/EBCs)設計與制備技術研究,建立高溫相穩定、熱膨脹系數匹配、抗高溫水氧腐蝕等的陶瓷涂層材料體系和熱膨脹系數呈梯度分布多層結構熱環境障涂層體系,并在熱/力/氧耦合環境下考核驗證SiCf/SiC復合材料表面帶T/EBCs涂層體系的性能,實現耐高溫持久性熱環境障涂層的設計與制備。
考核指標:研制的涂層材料相穩定性≥1500℃,1300℃或以上熱循環壽命≥100次,1300℃或以上熱處理300 h后強度保持率≥70%。研發涂層新材料生產或制備工藝規范1-2項。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1.無人機用長壽命二次金屬鋰電池
研究內容:研究含金屬儲鋰膜、鋰離子過濾膜及金屬鋰的鋰碳復合負極;研究匹配鈷酸鋰正極與金屬鋰負極的電解液及金屬鋰副反應快速檢測技術;研制無人機用金屬鋰電池單體及電池組,完成巡航驗證。
考核指標:開發低形變長壽命鋰碳復合負極。研制指定無人機用金屬鋰單體電池及電池組,單體容量≥10Ah,能量密度≥400 Wh/kg,循環壽命≥500次,電池組能量密度≥300 Wh/kg,無人機巡航時間延長40%以上。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2.大面積超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組件制備關鍵技術
研究內容:研制超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體系與器件結構的優化策略;開發大面積有機活性層薄膜印刷技術;開發適用于超薄柔性襯底材料的超快激光微納加工技術,完成電池組件制備。
考核指標:開發能共形貼附于復雜曲面的超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組件,柔性有機太陽能點出器件總厚度≤5μm,彎曲半徑≤1mm,單個器件效率≥17%,功率重量比≥30W/g,彎折1000次后效率保持率≥90%。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3.汽車快充鋰電池碳雜化新型導電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研究內容:圍繞制約純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的充電速度問題,發展碳雜化新型導電材料的制備關鍵技術,研究氧化劑和催化劑體系、導電高分子單體在石墨邊緣的化學接枝和定向聚合過程控制、碳雜化新型導電材料在電極中的自組裝過程,構建低阻抗的高速電子傳輸通路,研發安全快充電動汽車鋰電池工藝。
考核指標:制造碳雜化新性導電材料,制備含新型導電劑的鋰電池樣品,充電時間≤15 min,充電量≥95%。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4.高韌高強聚乳酸基生物可降解包裝材料關鍵技術
研究內容:建立反應性增容和納米粒子增強協同提高聚合物分子鏈纏結的方法,實現反應性增容和納米粒子增強效益,開發高韌高強聚乳酸基環保包裝材料工藝。
考核指標:開發高韌高強聚乳酸基環保包裝材料新工藝1套,新產品1-2種,性能參數:拉伸強度>45MPa,斷裂伸長率>100%,缺口沖擊強度>8kJ/m2。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其他限制條件:青年項目
55.近零碳園區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技術
研究內容:研究基于分布式節點劃分的多時間尺度綜合源運行調度方法,為近零碳園區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提供策略;提出分布式節點劃分的規則,增強系統的靈活性、可擴展性以及應對故障的能力,平衡優化效率與優化精度;建立近零碳園區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模型。
考核指標:建立基于分布式節點劃分規則的園區綜合能源系統優化調度模型,聚合建模精度不低于90%;提出適應不同季節用能特性的終端-平臺云邊協同多主體優化策略,具備100個以上主體和1000個邊端設備的接入能力。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6.面向電網主動支撐的構網型光伏并網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
研究內容:圍繞現有光伏并網裝備慣量與阻尼缺失、電網主動支撐能力不足問題,開展構網型光伏并網關鍵技術研究與裝置開發,提高光伏并網系統的慣量響應和穩定支撐能力,實現光伏系統對電網的主動支撐與自身限流控制,研制大功率構網型光伏并網變流裝備樣機并開展產品化應用驗證。
考核指標:研發構網型光伏并網變流裝備樣機1臺,其中容量不小于100kW,電壓穩定運行范圍0.2-1.3pu,一次調頻響應時間不小于100ms,其它主要技術指標需要滿足GB-T 37408-2019主要技術要求。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7.新型高效光伏電解水制氫方法及規?;瘧?/strong>
研究內容:探索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電解水制氫系統構建,研究非貴金屬電催化劑的設計及其制備,開發高效、穩定的太陽能光伏產氫系統,研究其在純水或海水制氫中的使役特性。
考核指標:開發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催化劑耦合的高效太陽能光解水制氫應用示范系統1套,太陽能制氫能量轉化效率大于15%,氫氣純度99.9%,制氫成本小于19元/KG。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8.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加速工況測試方法及壽命預測方法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商用車載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壽命快速預測的需求,研究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的主要零部件衰退建模分析方法與系統層級衰退模型,闡述其對燃料電池性能衰退的影響;基于試驗與衰退模型確定測試工況與加速因子,開發面向車用燃料電池系統壽命的衰退診斷及性能恢復方法,優化系統控制策略。
考核指標:開發燃料電池系統衰退模型,模型精度不低于90%;燃料電池發動機加速工況下運行≥2000h,實現壽命預測≥20000h,額定點性能衰減小于10%;壽命衰退診斷中在線識別關鍵參數不低于8個。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59.高效燃料電池電解純水制氫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低成本綠氫制備關鍵問題,開展高效率燃料電池電解純水制氫電極材料和電堆設計。開發高性能非貴金屬電極材料,原位揭示電極表面可逆重構機理;構建結構與界面穩定以及優異傳質/傳荷特性的單電池,突破高性能、長壽命電堆制備工藝和優化設計,實現高效率燃料電池電解純水制氫的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研制燃料電池電解純水制氫電堆,電解效率≥70%,額定功率≥3kW。在純水工況下穩定運行1000小時以上,電壓衰減率≤100μV/h。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60.有機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與器件制備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闡明有機半導體分子聚集的成膜環境熱力學和動力學基礎,設計新型器件結構,開發基于刮涂、噴涂制程的器件吸光層的低損耗溶液制備。
考核指標:利用刮涂/噴涂制程制備最高效率突破20%的有機單結光伏器件,實現器件在大氣環境中,1個太陽輻射度連續光照2000小時衰退率小于20%。
資助額度上限:100萬元
組織方式:公開競爭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