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國家標準計劃《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 預測 第1部分:一般指南》編制完成并征求意見,時間截止到2023年6月1日。主要起草單位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廣東電科院能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河南九域恩湃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等。
根據IS0 13381-1:2015標準內容確定本標準的主要內容,給出了機器的狀態監測與診斷時需考慮使用的一般指南。可供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從業者、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使用,并提供有用的預報指南。主要內容包括: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的規范性術語和定義、采集數據要求、預報概念和模型準則、預測失效和劣化模型和預報過程。
機械振動除了會破壞機器的工作性能,使機器加速失效、縮短使用壽命甚至導致損壞造成事故,還會直接或間接地產生噪聲,惡化環境和勞動條件,危害人類的健康。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完整過程包括發現問題(偏離正常狀態)、故障及其原因的診斷、將來故障進展的預報、推進措施及后處理。就機器健康狀態的預報而言(預言機器將來的完整性和劣化程度),在需要統計和鑒定的過程中不可能采取精確的方法。
因此,預報機器健康狀態的標準化更側重于指南、方法和概念,而不側重于程序和標準操作方法。將來故障進展的預報需要預知可能的失效模式和機器將來所要承擔的任務,并透徹理解失效模式和運行狀態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在推測、預測及預報之前就要把以前積累的功能參數、附加功能參數以及目前的狀態參數、性能參數收集起來。
當計算能力不斷提高以及多參數分析成為事實時,如果已知給定工況下的將來特性,并且可用一組參數值來表達相應模式下的起始準則,那么能夠預報失效模式的起始就可能成為現實。因此,該系列標準在國內外得到了格外重視和廣泛使用,是國內生產該類產品的技術依據和基礎標準。
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產業,在該標準的指導下,可以推動該類儀器的進一步產業化。對于我國來說采用先進的國際標準并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為日益更新的技術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GB/T 23713的本部分為預報過程的應用和開發提供指南,它旨在:
——讓開發者、供貨商、用戶和制造商共享預測的一般概念;
——使用戶確定精準預報必需的數據、特性、過程和性能;
——概括預測開發的一般方法和過程;
——引入預測的概念,以促進將來系統的開發和培訓。
本部分提供了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的規范性術語和定義、采集數據要求、預報概念和模型準則、預測失效和劣化模型和預報過程的一般指南。
本部分適用于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行業的指南,包括機器的狀態監測與診斷方法研究、監測與診斷設備的開發以及設備的預測性維護,同時適用于國家標準采用其他國際規范性文件和資料性文件,例如技術報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