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根據《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2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皖市監函〔2022〕628號),由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歸口,安徽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主持起草的《能耗在線監測數據質量評價》(計劃編號:2022-3-84)現已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按照《安徽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十三五”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發改委共同推進了重點用能單位能耗數據采集專項工作,期待通過對重點用能單位的能耗數據進行實時采集,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更好的指導節能工作的開展。
2021年安徽省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已經建立,并實現了對于我省380家重點用能單位的能耗數據實時采集。能耗數據的采集主要通過用能單位自主安裝的能源計量器具獲取,由于采集信息的數據量大、采集點覆蓋面廣、數據傳輸的穩定性不足,導致能耗采集數據的質量不高,對數據的分析和利用產生了不利影響,為了有效提高數據采集質量,做好政府部門制定節能政策和用能單位開展節能技改的技術支撐,需要制訂一項評價標準對能耗在線監測數據采集質量進行整體評價,從而更好的指導數據質量的提高,做好相關技術支撐工作。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參考GB/T 2589-2020 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 17167-2006 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JJF 1356-2012 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規范等規程內容編制。
本標準規定了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器具管理、能耗監測數據管理、能耗信息管理和能耗數據質量評價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安徽省內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的上傳數據質量評價工作。
能源計量器具管理:
1.配備原則
評價對象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應符合 GB 17167的要求,選用具有
通訊接口的滿足數據采集監測要求的能源計量器具。
2.需要量確認
評價對象應按照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載能工質等能源的種類,確定能源流向和計量監測點,形成能源流向圖和能源計量監測點網絡圖。評價對象應根據能源計量監測點確認需配備的能源計量器具種類、數量、準確度等級。評價對象應定期對能源流向圖、能源計量監測點和能源計量器具需要量進行評審,使之符合實際狀況。
3.能源計量器具溯源
評價對象應制定能源計量器具周期溯源計劃,實行定期檢定/校準。其檢定/校準周期、檢定/校準方式應遵守有關計量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無法拆卸的或無校準方法的計量器具,應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如自校、比對、定期更換等)確保其量值準確可靠。
使用:
1.在用能源計量器具應處于有效的檢定/校準狀態。
2.能源計量器具應在受控或滿足要求的環境中使用,確保測量結果準確有效。
3.在用能源計量器具如出現損壞、過載、影響測量的故障、產生不正確的測量結果、超過檢定周期/校準間隔、鉛封/封印或保護裝置損壞破損等情況,應停止使用。
監測范圍:
評價對象應根據計算綜合能源消耗量或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量的需要設置能源計量監測點,對各種能源消耗數據、原料消耗數據、產品產量數據等定期進行計量數據采集和記錄,記錄應完整、真實、準確、可靠,并按規定的期限予以保存,以滿足能耗監測工作的要求。
監測方式:
評價對象應安裝能耗在線監測端設備,通過互聯網將能耗監測數據上傳至數據平臺,不同的采集方法應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a )自動采集:應使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能耗監測數據的網絡化管理,能耗在線監測端設備應實時采集能耗監測數據并備份歸檔;
b )人工采集:對于部分無法實現在線計量的數據,將數據通過用能單位企業賬戶手工錄入至能耗在線監測平臺。
監測頻率:
監測時間宜相對穩定,以消除因采集時差帶來統計數據的不可比性,應達到以下要求:a )自動采集:至少達到15 min /次的采集頻率;b )人工采集:按要求定時記錄相關數據,并錄入能耗在線監測平臺。
數據處理:
能耗在線監測端設備應將自動采集或人工采集的數據,按照數據平臺的要求進行統計,定時、自動生成相關數據。其中,能源消耗量、產品產量等實物量數據技小時、日或月采用算術累加統計,能源低位發熱量按日采用加權算術平均法統計。
數據上傳:
1.上傳數據的時間標簽應為數據統計周期的起始時間。
2.自動采集的數據上傳頻率至少達到1h/次,人工采集的數據按實際記錄頻次上傳。
3.能耗在線監測端設備將數據匯總打包后,按照指定的數據上傳時間,將數據上傳至數據平臺。其中,自動采集的數據應在下一個小時周期內上傳,人工采集的小時數據、日數據應在次日上傳,月數據應在次月首日上傳。
4.若在指定的上傳時間內,能耗在線監測端設備存在數據發送失敗的情況,應重發相關數據:若重發3次還未成功,應在下一次指定的上傳時間內補發,直至成功。
5.若能耗在線監測端設備因發生故障、斷電等情況未能采集到相關數據,評價對象應在發生故障次日起登錄數據平臺填缺失日數據。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