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計劃安排,全國新材料與納米計量技術委員會已完成了《熒光相對強度和熒光量子效率測量裝置校準規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征求意見稿。為了使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能廣泛適用和更具可操作性,特向全國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熒光材料在照明、顯示、
傳感器和熒光標記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熒光光譜廣泛用于熒光材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熒光量子效率是熒光材料發射的光子數與吸收的光子數之比,是評價熒光材料發光性能非常關鍵的參數之一。
目前關于熒光光譜儀和熒光量子效率測量裝置的技術規范和標準有:JJG 537-2006 《熒光分光光度計》和GB/T 37664.1-2019 《納米制造 關鍵控制特性 發光納米材料 第1部分:量子效率》,但是計量特性不全面,特別是熒光相對強度的校準方面操作性比較差,影響熒光光譜和熒光量子效率的準確測量。
本校準規范的制定將為光電顯示、熒光標記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撐,為熒光光譜和熒光量子效率的準確測量提供技術保障,為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量傳溯源體系提供依據。
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和JJF 1094《測量儀器特性評定》共同構成支撐本規范制定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范參考了JJG 537-2006 《熒光分光光度計》、GB/T 37664.1-2019 《納米制造 關鍵控制特性 發光納米材料 第1部分:量子效率》的相關內容,適用于熒光相對強度和熒光量子效率測量裝置的校準。
依據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在架構上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關于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熒光光譜儀和熒光量子效率測量裝置的校準。
關于計量特性:
計量特性包括:發射側波長重復性、激發側波長重復性、熒光相對強度校準曲線、熒光相對強度重復性、熒光量子效率測量重復性。
關于校準條件:
包括校準環境條件、校準用標準器和其他設備。
關于校準方法:
校準前準備需要將標準器進行預熱。首先采用標準汞氬燈對發射側單色器波長進行校準,再采用校準后的發射單元采集氙燈特征峰對激發側單色器波長進行校準。發射側波長重復性和激發側波長重復性通過標準偏差進行計算。
采用溯源到國家光譜輻射照度基準、相對光譜輻射照度已知的相對光譜輻射照度標準器(氘燈、帶積分球的鹵鎢燈)進行熒光相對強度校準,獲得熒光相對強度校準曲線。熒光相對強度重復性通過相對標準偏差進行計算。
熒光量子效率測量重復性通過相對標準偏差進行計算。
關于附錄的設置:
附錄包括三項:附錄A 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示例;附錄B 校準記錄格式;附錄C 校準證書(內頁)格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