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根據《浙江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由浙江創源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主起草的團體標準《污染源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采集傳輸儀》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寫工作,現公開征求意見。
本文件依據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 標準化文件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參考GB/T 191 包裝儲運圖案標志;GB/T 6587 電子
測量儀器通用規范;GB/T 17626.2 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GB/T 17626.3 電 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實驗;GB/T 17626.4 電磁兼容試驗和 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GB/T 17626.5 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 涌 ( 沖擊 )抗擾度試驗;HJ/T 212 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 監測 )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477-2009 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 監測 )數據采集傳輸儀技術要求等規程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 監測 )系統中數據采集傳輸儀的定義和術語、 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及儲存、操作說明書。本文件適用于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 監測 )系統中用于數據采集傳輸功能部分的性 能指標和校驗方法 。
數據采集傳輸儀工作原理:
數據采集傳輸儀通過數字通道、模擬通道、開關量通道、無線傳輸通道采集監測儀 表的監測數據、關鍵參數、狀態等信息,然后通過傳輸網絡將數據、狀態傳輸至上位機;上位機通過傳輸網絡發送控制命令,數據采集傳輸儀根據命令控制監測儀表 工作。
儀器外觀要求:
數據采集傳輸儀表面不應有明顯劃痕、裂縫、變形和污染;銘牌及標志清楚;各種開關及按鍵等配合適度,各部件的連接應牢固;顯示器無污點、損傷 。
通訊方式要求:
數據采集傳輸儀應具備下列通訊方式之一:( 1)無線傳輸方式,通過4G、5G等無線方式與上位機通訊,數據采集傳輸儀應能通過串行口與任何文件透明傳輸的無線模塊連接。( 2)以太網方式,直接通過局域網(VPN)或internet與上位機通訊 。
構造要求:
數據采集傳輸儀從功能上可分為數據采集單元,數據存儲單元、數據傳輸單元、電源單元、接線單元、顯示單元和殼體組成。
數據采集單元接口要求:
( 1)應至少具備5個 RS 232(或 RS 485)數字輸入通道 。( 2)應至少具備8個模擬 量輸入通道,應支持4~20mA電流輸入或1~5V電壓輸入,應至少達到12位分辨率 。( 3)應至少具備4個開關量輸入通道,開關量電壓輸入范圍為0~5V。( 4)應支持LoRa等無線傳輸模式 。
數據存儲單元:
用于存儲所采集到的監測儀表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存儲容量應符合下表的要求,存儲單元應具備斷電保護功能,斷電后所存儲數據應不丟失。
數據傳輸單元:
數據傳輸單元應采用可靠的數據傳輸設備,保證連續、快速、可靠地進行數據傳輸;與上位機的通訊協議應符合 HJ/T 2 12 要求, 應支持斷點續傳 。
電源單元:
具備防浪涌、防雷擊功能,要求在輸入電壓變化±15%條件下保持輸出不變 。
接線單元:
采用工業級接口,接線牢靠、方便,便于拆卸,接線頭應被相對密封,防止接線頭腐蝕、生銹和接觸不良。
顯示單元:
數據采集傳輸儀應自帶顯示屏,應能顯示所連接監測儀表的實時數據、小時均值、日均值和月均值,還應能夠顯示污染物的小時總量、日總量和月總量。
殼體:
數據采集傳輸儀殼體應堅固,應采用塑料、不銹鋼或經處理的烤漆鋼板等防腐材料制造。殼體應密封,以防水、灰塵、腐蝕性氣體進入殼體腐蝕控制電路。
操作說明書:
數據采集傳輸儀的操作說明書應至少說明以下的事項:a)安裝場所的選擇。b)使用環境。c)信號輸入類型。d)使用方法。e)維護檢查方法。f)常見故障的解決方法。g)其他使用上應注意的事項 。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