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近日,國家標準計劃《儲能變流器檢測技術規(guī)程》修訂完成并征求意見,時間截止到10月25日,主要起草單位有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繼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新能源并網接入占比持續(xù)增長,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要求與新能源波動性之間的矛盾愈發(fā)凸顯,儲能裝置由于具備優(yōu)異的調節(jié)性能,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年來,國內陸續(xù)發(fā)布了儲能相關激勵政策,儲能產業(yè)呈現蓬勃發(fā)展態(tài)勢,在用戶側、輔助服務、電網側、可再生能源并網、智能微電網等領域均有開發(fā)應用。
但新能源滲透率持續(xù)增加,新能源規(guī)模化帶來了電壓、頻率不穩(wěn)定等問題,電網對調頻、調壓等需求逐漸增大,儲能裝置作為友好的新能源并網裝置,在儲能、電能調節(jié)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面對電網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對儲能裝置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相應的檢測規(guī)程也有了新的需求。
本項目旨在通過修訂現有標準,規(guī)范國內儲能變流器的檢測項目、檢測條件、檢測裝置和檢測步驟等,配合國標GB/T 34120《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儲能變流器技術規(guī)范》的修訂內容,為儲能變流器功能及性能檢驗提供解決手段,進一步促進儲能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建設。
本標準代替GB/T34133-2017《儲能變流器檢測技術規(guī)程》,與GB/T34131-2017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更改了標準適用范圍(見第一章,2017年版的第1章);
b)增加了儲能變流器控制器硬件在環(huán)仿真測試方法(見4.3);
c)更改了“電氣安全要求”(見5.2.2,2017年版的4.2.2),增加了試驗過程中的操作及安全設施配置要求(見5.2.2);
d)增加了“高電壓穿越故障發(fā)生裝置”、“控制器硬件在環(huán)仿真測試平臺”、“其他測試設備”(見6.4、6.9、6.10),刪除了“電池模擬裝置”、“直流負載”、“孤島模擬負載”(見2017年版的5.5、5.6、5.7);
e)增加了“外觀結構檢查”、“通信功能”、“保護功能”的檢測方法(見第7章、第8章、第9章);
f)更改了“過載能力”檢測方法(見10.4,2017年版的6.4);
g)更改了“有功功率控制”檢測方法(見10.5,2017年版的6.6.1);
h)增加了“一次調頻”檢測方法(見10.6);
i)增加了“轉動慣量特性”檢測方法(見10.7);
j)增加了“電壓/無功控制”檢測方法(見10.8.1);
k)更改了“恒功率因數控制”檢測方法(見9.6.2,2017年版6.6.3);
l)更改了“主動并網轉離網切換時間”、“主動離網轉并網切換時間”檢測方法(見10.10.2、10.10.3,2017年版6.2.2);
m)更改了“直流充電性能”檢測方法(見10.11.8,2017年版6.1.3);
n)增加了“高電壓穿越”檢測方法(見10.12.2);
o)增加了“連續(xù)故障穿越”檢測方法(見10.12.3);
p)更改了“電網適應性”檢測方法(見10.13,2017年版6.7);
q)更改了“電氣安全”檢測方法(見11.1,2017年版6.10.1);
r)增加了“結構安全”檢測方法(見10.2);
s)更改了“低溫環(huán)境工作”、“高溫環(huán)境工作”和“濕熱環(huán)境”檢測方法(見12.2、12.3、12.4,2017年版的6.10.4、6.10.5、6.10.6),增加了“鹽霧適應性”檢測方法(見12.5);
t)更改了“電磁兼容性”檢測方法(見第13章,2017年版6.12)。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