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全國力值硬度重力計量技術委員會歸口的《基于互聯網+的力
傳感器方法》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目前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
基于互聯網+的力傳感器校準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科技手段,將計量檢測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智慧計量”,采取基于“互聯網+校準”的形式,實現校準樣品的數字化、校準數據的遠程傳輸、校準數據的平臺化、校準實施扁平化、校準全過程的監控等。
本規范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規定的規則編寫。參考了JJF 1001-2011 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11-2006 力值與硬度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2012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117-2010 計量比對規范;JJG 391-2009 力傳感器;JJG144-2007 標準測力儀;JJG455-2000 工作測力儀等技術規范中的部分內容。
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在架構上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概述;質量控制;校準流程以及附錄等內容。
系統功能和要求:
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a) 校準人員登錄功能;b) 樣品編號手工輸入或掃碼錄入功能;c) 設定樣品最大量程,避免過載功能;d) 具有數據自動采集、實時傳輸功能;e) 實時顯示自動采集數據的數值;f) 具有記錄原始記錄數據和力值與時間曲線(關系函數)的存儲能力;g) 時鐘功能,保證試驗時間來源的準確性。
系統基本要求:
a) 系統采集的數據應準確,其誤差應符合檢測設備精度的要求。b) 系統及相應的接口軟件不得有修改、鍵盤輸入校準數據,必須保證校準數據的真實性。c) 系統軟件也應具備校準過程數據的保存功能,采集的數據采集后均應實時上傳到PC系統。d) 系統軟件進行局部修改或增添功能時,應對其適用性進行測試,并不得違反本規程的規定。
顯示要求:
系統應能實時顯示以下(不限于)內容:a) 校準時間;b) 力值數值或力值與時間曲線圖;c) 加荷速度;d) 校準項目。
檢索查詢要求:
系統至少可檢索查詢以下(不限于)內容:a) 試驗時間;b) 力值數值或力值與時間曲線圖;c) 加荷速度;d) 校準項目;e) 可通過檢測日期、樣品編號查詢采集的數據。
校準前準備:
1.校準前必須將樣品系統通電預熱;2.將力傳感器和智能模塊連接,開啟移動終端軟件登錄,通過數據無線連接智能模塊;3.用信息錄入設備掃描標識碼錄入標準裝置和被檢樣品信息。
校準:
1.按JJG 391-2009《力傳感器》檢定規程規定的要求和方法對樣品進行校準;2.校準完畢后,通過校準運行管理系統下載校準數據,并自動處理數據,形成電子原始記錄;3.檢定員對電子原始記錄進行確認,系統自動編制證書。
本校準方法適用于具有數據無線傳輸功能的力傳感器的校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