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隨著可再生能源直接應用和終端電氣化程度的加深,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需要更多的儲能來穩定電力系統。而新型儲能具有響應快、配置靈活、建設周期短等優勢,可在電力運行中發揮頂峰、調峰、調頻、爬坡、黑啟動等多種作用,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下稱《通知》),進一步明確新型儲能市場定位,建立完善相關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和運行機制。
《通知》提到,具備獨立計量、控制等技術條件,接入調度自動化系統可被電網監控和調度,符合相關
標準規范和電力市場運營機構等有關方面要求,具有法人資格的新型儲能項目,可轉為獨立儲能,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要注意的是,涉及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的儲能,原則上暫不轉為獨立儲能。
《通知》鼓勵配建新型儲能與所屬電源聯合參與電力市場。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儲能項目,在完成站內計量、控制等相關系統改造并符合相關技術要求情況下,鼓勵與所配建的其他類型電源聯合并視為一個整體,按照現有相關規則參與電力市場。
并且,《通知》鼓勵新能源場站和配建儲能聯合參與市場,利用儲能改善新能源涉網性能,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隨著市場建設逐步成熟,鼓勵探索同一儲能主體可以按照部分容量獨立、部分容量聯合兩種方式同時參與的市場模式。
國家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的發展,2021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30GW)以上。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5.7GW,新增裝機為2.4GW,同比增長54%,其中以電源側的新增裝機最多達到1GW,其次為電網側的新增裝機達到854MW。
在推進新型儲能技術發展的同時,也需要看到一些新模式、新業態的變化。例如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有序充電、V2G、換電站等車網互動項目落地;綠氫產業的持續升溫也提升了各界對氫儲能的關注度。在“雙碳”目標倒逼下,各類跨界元素也將深度參與電力系統運行,與儲能技術共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