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人物】詹志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能源資源計量技術委員會能源計量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節能協會能源計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量大學校外碩士生導師。詹志杰教授自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流體力學專業后便于同年8月入職省計量院,彈指一揮間已整整在崗奉獻38年。他從事流量容量計量、能效產品檢測、能源計量審查,科研崗位工作,著有國家計量技術法規統一宣貫教材《水表》以及《水表技術手冊》《流量測量技術全書》《流量及分析儀表》等,主持起草國家
標準、技術規范7項,曾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
1984年,從浙大畢業,那會兒大學生是根據國家需要全國統一分配的,詹志杰教授懷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心情準備到遠方去奮斗。而后來接到通知,寫著讓他去地處杭州黃龍洞的浙江省計量檢定所報到。從浙大(玉泉校區)到浙江省計量檢定所,公交車兩站路就到了。他這顆兩手準備的紅心,一下子從遙遠的地方收到了眼前。
上世紀80年代,恰是改革開放熱潮涌起的時候,從計劃經濟轉成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詹志杰教授說,他們這代人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一方面,老一輩計量工作者鋪墊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和浙江的熱土讓年輕人有施展才華的舞臺。隨著《計量法》和《產品質量法》的頒布實施,計量的重要性也越發展現出來。
浙江省計量檢定所作為省一級的工作平臺,既可以與國家級單位對接、承擔國家級任務,也需要下基層單位、和企業打交道,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工作比較接地氣。詹志杰教授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是力學室的流量和大容量專業,這是相對艱苦的一個專業。安裝體力活多、設備重運輸多,環境噪音大,測油罐時需沿罐壁爬高20米,有時還免不了與危險物質打交道(如測量差壓的U形管中會偶爾噴出水銀、油罐中的揮發性氣體等)。油缸測量是露天工作,他克服恐高癥,不顧日曬罐內氣悶,穿梭于油罐區,工作結束皮膚經常曬得跟黑人一樣,常常要脫一層皮。實驗室和科研工作需要沉下心做,有時也很枯燥,詹志杰教授當時吃住都在單位的集體宿舍里,到實驗室很方便,加班就變成了日常便飯,但年少不知苦滋味的他,也干得不亦樂乎。
以前出差也是個苦事,火車票常買不到坐票,通常需要站上幾個小時才到目的地。到了當地,住防空洞旅館、地下室也是常有的事。省內山區大部分還未通火車,國道省道路況很差,盤山公路多,到溫州出差需坐一晚上大巴車,非常辛苦。1984年的秋天,詹志杰教授第一次出遠差到武漢,在沒有空調的綠皮火車上硬是站了24小時才到。他常說,“說到苦,如果聽聽前輩張泰豐、程奎東在鄉下和地質隊工作生活中的故事,這就不算個事了。不得已吃苦是一回事,最影響的還是工作效率,像到寧波出個差一般需要住夜,沒法當天來回。到溫州快則兩天,慢則三四天,現在全省高鐵1小時便捷交通圈,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在詹志杰教授他們這一輩心中,國家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每一點改善,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體驗。
合適的平臺、前輩的鼓勵,讓他有充分的動力去做有價值的事。在我國對計量器具從行業管理到依法管理過程中,他們向行業人士和專業生產廠家,虛心求教、掌握要領。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院的水流量實驗室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國家計量局批準的定型鑒定實驗室,同時院也成為了第一個承接水表產品國家監督抽查的省級計量所。隨著院的不斷發展,流量室多次承擔國家水表、
燃氣表產品質量監督任務,評估儀表產品質量情況,撰寫分析的報告在行業里也享有一定的話語權。針對基層計量機構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詹志杰教授和同事一起編寫了省計量測試學會計量培訓叢書《流量》一冊,為省內流量專業計量技術人員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個人也參與多項國家計量技術規程和標準的起草,一直與國家院和外省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
進入九十年代,改革浪潮一波接著一波。省計量所與省質檢所合并成立了省質檢院,管理理念和業務開拓觀念得以良好的碰撞。這期間,各實驗室部門計量與質檢相互學習,并搞公司和產品開發。詹志杰教授所在的流量室率先成立了浙江省計量技術開發公司,參與流量計產品與標準器的設計制造和售后服務,體會了介入市場的規則和艱辛。在實驗室建設方面,他創建了泵閥檢驗實驗室、改建了燃氣灶具實驗室,還參加了省局組織的全省區域性產品質量整治活動,在溫嶺堅守了18天,對當地水泵產業進行督查和回訪,有效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1996年~2004年,詹志杰教授先后擔任了流量室副主任、主任。他帶領部門團隊研制出南方地區首套熱量表、熱水表檢測實驗裝置,滿足了修訂熱水表規程試驗的需求,同時也為省內企業開發生產北方地區所用的熱量表提供了型式試驗幫助。除此之外,他積極跟蹤關注、翻譯國際上對水表技術標準的重大轉變和最新發展趨勢,撰寫水表技術手冊,搜集國家計量院等同行帶來的國內外先進設備信息,為流量實驗室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根據我省當時的行業發展情況和天目山路實驗室的有限條件,他組織一批技術人員,先后開發研制零平衡法調節原理的活塞式氣體流量校準器、水表綜合試驗裝置、水表耐久性試驗裝置、標準表法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活塞式水表快速檢定裝置等研究成果,使流量實驗室的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詹志杰教授平日里淡薄名利、樂觀豁達、勇于擔當,始終保持著顧全大局、愛崗敬業的優良作風。2010年起,單位組建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浙江),詹志杰教授被派到籌建組。這是一個全新的部門和領域,不僅需要有廣闊的視野和豐厚的知識儲備,還需要與各個行業單位和能源相關管理部門打交道。在省局和院領導的帶領和省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能源中心于2011年6月如期獲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成立。詹志杰教授帶領團隊與相關協作單位初步建立了浙江省能源計量數據管理平臺,并接入了若干試點企業的能耗實時數據。隨著中心后來的發展,中心的工作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決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智慧能源的遠程校準技術研究和能源數據質量的管理上。
2010年,受省天然氣運行公司委托,詹志杰教授帶領團隊與大慶石油設計院聯合調研在省內建實流檢定站的可行性,并向省天然氣運行公司提交《浙江省天然氣貿易計量實流檢定關鍵技術研究》的建站可行性報告。作為國家級法定計量機構考評員,他有機會參與外省特殊檢定站和型評實驗室的現場考核,學習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2012年,在國家質檢總局領導帶隊下,詹志杰教授代表中國參加了水表國際標準和國際建議的聯合工作會議,了解國際標準設計的出發點和合理性,向國外同行表述我國對一些技術問題的看法,努力為消除技術壁壘做工作,并向國家局和行業組織提出了我們參與這類國際標準起草工作的建議。在能源計量管理崗位上,近年來多側重于審查和能效對標工作。詹志杰教授表示,這是跳出實驗室圈子來看計量儀表的管理和應用的實際情況,能夠更全面地評估計量在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作用。2012年,為配合省水資源管理所對省內水資源利用和計量情況進行摸底,詹志杰教授蹲點進行長達半年的實地調研,了解掌握了一線情況,為當時申報的課題撰寫了可行性報告。
2016年,在原省質監局計量處的指導下,能源中心組織牽頭了計量技術機構、專業研究院、高校和企業成立了浙江省能源計量技術聯盟,省計量院為理事長單位,詹志杰教授擔任秘書長,期間協調了各聯盟成員的工作,完成了能源計量示范工程的建設,初步對印染行業進行了能耗對標方案的設計和實施,積極探索節能減排降碳的有效手段。2019年在嘉興召開的全省“能源計量服務民企發展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現場會上,詹志杰教授作了技術活動報告,為計量技術機構如何為一線經濟服務提供了有效的案例。
由于接觸了較多的行業,輪換了幾個實驗室,詹志杰教授說這對開拓視野很有好處,“回首過往的工作,我現在最關注的是兩件事情,一個是計量器具從溯源、型評到實際產品質量與數據質量的關聯有效性,以此來發現我們目前工作的有效性和值得改進之處;另一個是如何從能源計量器具管理升級到能源數據管理,為節能減排和雙碳工作作出貢獻。我們以前的計量工作好比磨刀擦槍,讓各行各業的戰士拿著上前線,而現在我們自己要評估知道這樣的刀槍在各行業戰場上是否適用,需要時我們還得自己主動站到第一線,直接為經濟工作服務。”
期待開花,共盼結果。詹志杰教授長期埋頭科研工作,也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在他帶領團隊的努力下,省計量院獲得“十三五”全省能源“雙控”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稱號。在培養人才上,他更是不遺余力地發揮自身特長,提攜年輕人,充分提供資源、信息和機會,努力當好“傳幫帶”提增素能,做好“青藍相承”促精進務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