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水利興,五谷豐。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比如戰國時期開鑿的都江堰、鄭國渠,西漢時期建成的坎兒井,隋朝時期修建的京杭大運河等水利工程,給當時的政治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充當重要的橋梁,并且對后世的水利工程有著深遠的影響,都江堰、京杭大運河等直到今天還在發揮重要作用。
時至今日,我國依然重視水利工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創新,水利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世界科技發展新形勢,水利科技創新迫在眉睫。近日,水利部召開水利科技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水利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會議指出,要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用導向,加快水利重大問題科技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開發一批解決水利現代化最需要、最緊迫問題的高新技術,創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水利技術產品。
也就是說,包括一切對自然水進行控制、開發、利用、管理、保護,以減免水旱災害和滿足人類生活、生產需要而形成的有形和無形成果。其中,有形成果就是產品,包括
水質分析儀、水質自動監測站、超聲波
探測儀等,無形成果則是技術,比如生態管理技術、風險評估技術、污水處理微生物反應技術等。
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各省紛紛開展水利科技創新工作。4月6日,廣東省印發《廣東省水利科技創新項目2023年度入庫申報指南》,著力解決制約廣東省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以及重大工程關鍵技術問題,促進先進實用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福建省征集“2022年度福建省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指南及產品指導目錄”,旨在鼓勵、指導水利行業積極采用先進實用技術,促進福建“一河一網一平臺”建設。
在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新一代傳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帶動下,水利科技創新大有可為。
專家建議,要在前沿水利科技方面繼續突破,利用已經形成的基礎研究優勢,推動學科交叉;同時要不斷完善水利行業規范標準體系,參與國際水利科技標準的制定,使水利具有制訂國際標準的重要話語權和國際影響能力。
在我國向水利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儀器儀表發揮主力作用。企業應在水利工程智能物聯管護、實時調度、自動化監測和輔助決策、精細化供水服務、精準灌溉管理等諸多領域發力,將儀器儀表與新技術緊密結合,緊跟時代潮流,關注國家政策文件,為國家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