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在水庫的安全監測體系中,監測點位的合理布置是確保數據準確性和監測效果的關鍵。涵蓋了常規監測、形變監控、應力分析以及地質災害預警等多個維度,其中,形變監測尤為關鍵,直接關乎大壩的安全狀態。形變監測通過測斜儀相關的傳感器對壩體及周邊的位移、沉降、裂縫擴展及傾斜等現象進行實時捕捉,為預防潛在風險提供數據支撐。
一、監測點位布設的綜合性考量
監測點位的規劃需緊密結合水庫的實際運行狀況與安全評估需求,細分為基礎監測區域與關鍵部位監測點。基礎監測聚焦于上游水位波動、庫岸穩定性及壩坡安全等基礎參數,而關鍵部位則特指壩軸線、溢洪道入口及泄水通道出口等結構敏感區,通過深入分析這些區域的形變特性來評估大壩的整體健康狀態。
1. 基礎監測區域的覆蓋
基礎監測點的布局需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及施工工藝對監測結果的影響。上游水位監測、庫水位變幅追蹤、庫岸穩定性評估及上下游壩坡穩定性的監控,共同構成了保障大壩基礎穩固的監測網絡。此類點位的選擇需特別關注其對壩體內部形變情況的反映能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
2. 關鍵部位監測的定位
針對大壩的關鍵受力與水流集中區域,如壩軸線、溢洪道及泄水洞等,監測點位的設置需更加精細與科學。這不僅要遵循安全監測的基本原則,如位移監測點應設在形變顯著區域且避開易受水流沖刷部位,還要兼顧壩體及基礎的穩定性分析,優先選擇地質條件穩定、易于維護的區域進行布設。
二、監測儀器安裝的精細化操作
監測儀器的安裝位置同樣至關重要,需確保其在穩定且無人為干擾的環境中運行。對于不同類型的壩體(如混凝土壩、土石壩等),應靈活選擇安裝位置,如壩體表面、內部或特定高程,以適應不同監測需求。特殊情況下,如壩頂裂縫監測、滲流路徑追蹤等,則需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布設方案。
三、監測方法的科學應用
水庫形變監測常采用水準測量與測斜管法,前者適用于大范圍的水平與垂直位移監測,后者則擅長于精細化的局部形變分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出全面的形變監測體系。
四、儀器布置與監測成果的嚴格把控
監測儀器的選擇應基于自動化、高精度原則,如自動測斜儀等,以實現對水庫大壩形變數據的連續、準確采集。監測成果的分析需嚴格遵循設計規范與行業標準,對沉降量、水平位移等關鍵指標進行詳盡計算與評估,為水庫的安全管理與維護提供科學依據。
水庫監測點位的布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執行,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時效性,為水庫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