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廠#2機DCS改造中,電氣的控制系統(ECS部分)也進入DCS系統,這就為實現順控并網提供了可能性。
順控概念在DCS中早已得到很廣泛的應用,且技術與可靠性都早已很高了,所以應用在電氣的并網過程中,正是發揮DCS作用的一大表現,大大提高了機組運行的自動化水平,減少誤操作的可能性,減少維護量。從理論上講,的狀態是一個按鈕實現從零起升速升壓至自動同期裝置并網一步完成。但考慮到可靠性問題以及實際設備運行情況,順控并網在我廠實現的是分兩步走的方法。
*步,在汽機控制系統中零起升速至額定;第二步,在外圍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啟動及完成零起升壓及自動并網。具體步驟如下;1)合上K2,K4開關,檢查永磁機電壓大于100V;2)合上41MK,檢查空載參數正常;3)逐漸升壓至20KV,請求DEH同期;4)在DEH允許同期的條件下投入外同期裝置;5)通過同期裝置合上主開關后退出同期裝置。
這次在我廠#2機組上順控并網的成功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也與DCS系統及AVR系統的成功配合分不開,因為在順控并網的整個過程中,其他步驟都與傳統DCS系統中的順控無大的差別,唯有升壓過程要與AVR有一個配合的過程,即如何以*的速率指導AVR升壓,做到既快又穩。這也就是我廠在順控并網邏輯中重點解決的一個重要環節,正因為我們在這個環節上的成功,使得我廠#2機組才能在開機過程中一次并網成功。
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是電廠自動裝置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它關系到整個電廠廠用電系統的可靠性。而要保證廠用電系統的可靠性,首要的條件是動作速度方面的要求,所以備自投進入DCS系統,首先要解決一個速度問題。
就DCS系統本身而言,因其面對的是整個電廠的控制,包含的I/O點數龐大,處理的運算復雜,有大量的通訊信息,所以其整體的反應速度很難達到毫秒級的要求;而備自投卻要求系統能針對故障快速作出正確的響應,所以如果采用傳統的用I/O卡件采集現場來的信號,經上部單元處理,然后再下傳給下部I/O卡件輸出動作這種方式來實現備自投的話,從邏輯上看很簡單,但時間上的要求就肯定達不到了。
另外考慮到備自投功能的重要性,要在緊急情況下處理故障,盡快恢復供電,所以新華公司結合以往的硬件設計經驗,綜合考慮備自投本身的特殊要求,開發了備自投硬件板――BZT卡與BZT端子板。
BZT卡的主要特性為:
1、89C51微處理機控制,主頻為11.0592HZ
2、系統總線隔離驅動
3、開關量輸入/輸出隔離,隔離電壓1500V
4、LED狀態指示
5、延遲上電,可帶電插拔模板
6、全新低功耗設計Pmax<3.3W
我廠#2機改造中要求實現的備自投共可分為三部分:380V工作2A,2B段工作電源備用電源自投;380V保安2A,2B段工作電源備用電源自投及事故照明2段工作電源備用電源自投。采用3塊新華公司備自投卡BZT卡實現,其中380V工作段備自投用一塊BZT卡,380V保安段備自投用一快BZT卡,事故照明2段備自投用一快BZT卡。
整個自投邏輯全部在BZT上獨立完成,無需上部DPU的干預,但運行人員可以在操作員畫面上對各個自投功能進行投切操作(即對LK把手的投切),而低電壓跳閘邏輯則在上部DPU內完成,并且在上部DPU內實現高低壓母線之間時間上的配合,整個系統協同工作,完成從跳閘到自投的整個過程。
此系統安裝后,經各種模擬試驗,均能正確動作,且反應時間在100mS以內,足以滿足備自投對時間的要求。總結這次備自投的整個調試與投入過程,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本人覺得還有如下幾個方面希望新華公司能給予完善:
1、對低電壓跳閘回路,現在由DPU邏輯實現,由DPU實現的優點在于組態方便、易懂,而缺點在于無法達到到毫秒級的延時(在高低壓的配合中用),且在DPU掉電或死機下,BZT卡就無法單獨完成自投過程。
2、BZT卡件的運行情況外部觀察不方便,如能增加一個外部智能手操,用于DPU死機時對BZT的監視與控制。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備自投及順控并網部分在我廠#2機組的應用還是很成功的,而且使我廠的機組運行參數更穩定,自動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減輕了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