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評估一個床墊或床墊套件遭受點火源類似燃燒的床單時燃燒情況和熱釋放量,16 CFR 1633 為美國聯邦標準,所有制造商和進口商的床墊和床墊套件須符合該標準.
二、符合標準:
2.1符合16 CFR 1633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Standard for Flammability of Mattresses 16 CFR Part 1633 “Standard for the flammability (open flame) of mattresses sets”.
16 CFR 1633 床墊套件可燃性標準(明火測試)
2.2床墊或床墊套件置于燃燒鋼架頂部并對于兩個總熱量為27KW的T型燃燒器,側面的燃燒器點火50秒,頂部燃燒器點火70秒。通過燃燒產物氣流中氧氣濃度計算出的氧氣消耗量以及燃燒產物燃燒時熱釋放速率。判定床墊和床架合格的明火易燃性標準:(1)峰值熱釋放率,在30分鐘的測試中任何時候都不得超過200Kw;(2)在測試的分鐘里熱釋放總量不得超過15MJ。
三、主要特點:
3.1控制部分采用嵌入式工控機控制,信號的收集和處理采用16位高精度板卡,精度等級可達到百分之一,性能穩定,重復性好。
3.2計算機控制界面:采用高檔設備和儀器專業開發軟件(Labview),界面嚴謹,自動化程度高,所有的繁瑣程序和運算都已集成計算機里,反應速度非??欤僮鞣奖?,人性化界面,傻瓜式操作。
3.3操作軟件:Windows xp操作界面,Labview風格,完善的安全機制,測試期間實時顯示熱流--時間曲線,質量流量--時間曲線,總熱釋放率--時間曲線,二氧化碳CO2產生量,一氧化碳CO產生量,煙的產生量,表面溫度--時間曲線,通過門口的質量流量--時間曲線。
二、主要性能參數:
4.1整機由標準試驗房間,標準點火源,錐形收集器,氣體分析儀,排煙管道,煙氣冷卻器,風機及測量裝置等組成。
4.2標準試驗房間:
4.2.1尺寸:長3660±25MM,寬3050±25MM,高2440±25MM
4.2.2標準試驗房間的門設在長3660mm墻的一端,地板頂板無通風口,門的尺寸為寬970±6.4MM,高2030±6.4MM.
4.2.3試驗房間由不燃材料構成,密度500-800KG/M3,厚度為50MM.
4.3點火源
4.3.1標準點火源由標準點火器和供氣系統組成;
4.3.2頂部表面噴燃器:為T型水平噴燃器。長為305 ± 2 mm ,并在每端有氣密塞子。T型頭每端在135 mm長度內有17個孔,孔的間隔為8.5 mm ± 0.1 mm,孔的直徑為1.17mm到1.22mm 。
4.3.3側面噴燃器:為T型垂直噴燃器.長為254 ± 2 mm 。并在每端有氣密塞子。T型頭每端在110 mm長度內有14個孔,孔的間隔為8.5 mm ± 0.1 mm,孔的直徑為1.17mm到1.22mm 。
4.3.4噴燃器平衡支座:固定T型燃燒器。
燃燒器安裝座
4.3.3氣源:由純度不少于95%的液態丙烷的瓶組,減壓器,穩壓器,測量裝置及輸氣管道等組成.
4.3.4供氣系統:燃燒氣體:丙烷;氣體流量精度:≤ 0.1L/min(流量為12.9L/min時); ≤ 0.05L/min(流量為6.6L/min時)
4.4錐形收集器:
4.4.1收集標準試驗房間內燃燒所產生的全部煙氣。
4.4.2安裝標準試驗房門口的上方,底部與房間的頂部齊平,底部尺寸3000*3000MM、高1000MM,底部的一邊貼緊試驗房間,其余三邊用1MM厚的鋼板向下延伸1000MM,有效高度為2000MM,錐形收集器的頂部為900*900*900MM立方體,為增加湍流效果,采用兩塊500*900MM的鋼板安裝在頂部的正方體內,形成煙氣均混器。
錐形收集塔
4.5排煙管道:
4.5.1安裝在煙氣均混器的出口處,內徑為400MM,直管段5M。
4.5.2直管段的兩端應安裝均流器,使管道內氣體流動均勻
4.5.3系統的測量段應設置在排氣管道直管段且氣體均勻混合器的地方
4.6煙氣冷卻器:采用水霧冷卻,煙氣通過煙氣冷卻器的出口溫度不應超過80℃。
排煙管道
4.7風機:
4.7.1排氣量為15000M3/N,以收集表面材料實體房間火試驗產生的所有煙氣,風機尾部的真空度為2KPA
4.7.2風機的排氣量由變頻器控制連續可調。
4.7.3風機功率:AC380V,18KW.
排氣風機
4.8熱流計:量程:0~50KM/M2,精度:±3%,響應時間:≦1S,重復性:±0.5%
4.9氣體溫度的測量:采用七支時間常數<0.1S的熱電偶,測量試驗過程中流入和流出試驗房間氣體的溫度分布。
4.10表面溫度的測量:采用K型熱電偶,測量試驗房間頂板下試樣表面的溫度,共6支。
4.11通過試驗房間門口的流量的測量
4.11.1采用雙向測速探頭,量程0~25PA,分辨率0.05PA。
4.11.2安裝位置:固定于門中心,安裝高度分別1300MM,1800MM,1900MM共三個。
4.12體積流量
4.12.1氣體的體積流量由雙向沒事探頭,差壓變送器和時間常數不大于0.1S的熱電偶來測量,雙向測速探頭和熱電偶應安裝在排煙管道測量段的管道截面中心,雙向測速探頭結構(圖1),差壓變送器選用電容型,分辨率應高于±5%PA,測量范圍0~2000PA,測量誤差應小于0.5%。
4.12.2體積流量的測量精度不應低于±5%,階躍變化的響應時間(由初始狀態到最終狀態流量的90%)不超過1S。
4.13氣體取樣系統
4.13.1氣體取樣系統由取樣管、兩級過濾器、冷凝器、不銹鋼導管、取樣泵、樣氣分配器等組成。
4.13.2取樣管安裝在排煙管道的測量段上,氣體混合均勻的部位,取樣管進氣孔應向下,以避免煙垢的阻塞。
4.13.3取樣管應選用不銹鋼管制造,氣體在進入分析儀器前,應經過二級過濾(一級150µ~200µ,二級3µ),并將氣樣冷卻到10℃以下,且取樣管應盡可能短。
4.13.4氣樣由取樣泵送到分析儀器,取樣過程中應避免油脂或類似物質污染氣樣,取樣泵容量宜為10~50L/MIN,每一氣體分析儀消耗為1L/MIN,泵所產生的壓差約為10KPA。
4.13.5氣樣由排煙管道到進入氣體分析儀器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1S.
4.14氧氣測量:采用順磁式測量。
4.14.1 測量范圍:0~25%;
4.14.2測量精度:不低于±0.05%
4.14.3響應時間:小于3S。
4.14.4信號輸出:4-20mA;
4.14.5分辨率100×10-6
4.14.6線性度:<±0.1% O2;
4.14.7零點漂移:0.05% O2(一周);
4.14.8內部信號處理時間小于1S;
4.14.9重復性:<±0.02% O2;
4.14.10分辨率100×10-6
4.15二氧化碳CO2分析儀:采用紅外分析儀進行連續測量。
4.15.1測量范圍:0~10%;
4.15.2 測量精度:不低于±0.1%
4.15.3響應時間:小于3S;
4.15.4重復性:<±1%
4.15.5零點漂移:≤2%/周
4.15.6量程漂移: ≤2%/周
4.15.7線性偏差: <±1%
4.16一氧化碳CO分析儀:采用紅外分析儀進行連續測量。
4.16.1 測量范圍:0~1%;
4.16.2 測量誤差:滿量程的±1%;
4.16.3響應時間:小于3S
4.16.4重復性:<±1%
4.16.5零點漂移:≤2%/周
4.16.6量程漂移: ≤2%/周
4.16.7線性偏差: <±1%
4.17 煙密度分析
4.17.1 光學煙密度計:由光源、透鏡、光電元件等組成,測量過程中由于煙的積塵,光透過率的減小不應超過5%。
4.17.2光源: 為鹵素燈,色溫為2900±100K,直流穩壓電源,光源的供電電源精度±0.2%。鹵素燈電壓6V,功率10w.
4.17.3透鏡: 直徑50mm和焦距60mm的凸透鏡,使得通過排煙管道的平行光束直徑為30MM。
4.17.4光電接收元件:采用日本濱松單晶硅光元件,通過接收的光束強度變化來確定煙密度,光強度的測量精度不應低于±5%。
4.17.5光系統探測器色度標準函數精度不低于±5%,輸出線性度在5%以內;
4.17.6光學煙密度計應安裝在排煙管道煙氣分布均勻的位置,光束能垂直穿過排煙管道,光學煙密度計的安裝不應影響測速及取樣,光學煙密度計的玻璃窗宜選用石英玻璃。
4.18錄像系統:達到標準中要求的全程現場錄像系統要求。
4.18控制系統:
4.18.1采用PLC編程、人機界面、計算機控制。軟件采用儀器設備專用開發軟件LabeView及數據采集控制卡;控制試驗過程中可以實時查看試驗數據,可實現自動數據采集和處理、數據保存和輸出測定結果;電腦控制系統,(測試時間、試驗次數、延燃時間等均可在電腦中設定和記錄。具有高智能、引導式菜單操作,簡便直觀的特點,使試驗結果更加準確。
4.18.2采集系統可收集記錄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熱釋放速率、質量損失率等試驗數據,可保存。
4.18.3點火方式:高壓自動點火。
4.19聯想電腦一臺:奔騰四核3.0G,內存4G,硬盤320G ,17"標屏液晶。
4.20打印機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