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這是19世紀科學家門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紀的今天,作為信息產業的三大關鍵技術之一,測試測量行業已經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和發展保障。
而測試儀器作為測試測量行業發展*的工具,在測試測量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國“十一五”期間,由于國家不斷增加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對儀器需求不斷增加,同時測試儀器市場也正在快速發展。
測試儀器市場情況及分析
國內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在經過一段沉寂后,慢慢開始復蘇。產品大幅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市場的巨大需求,特別是通信、廣播電視市場的巨大發展,引發了電子測量儀器市場的迅速增長,二是電子測量儀器行業近幾年迅速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推出了部分數字化產品,因而在若干個門類品種上取得了較快增長。從近期中國儀表行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勢頭喜人的,與全國制造業一樣,雖然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仍然保持了向上發展的態勢。
盡管中國儀器市場正在快速的發展著,但與國外儀器生產企業比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國主要科研單位、學校以及企業等單位中使用的、大型儀器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同時,國外公司還占有國內中檔產品以及許多關鍵零部件市場60%以上的份額。世界測試儀器市場對中國的影響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電子測量儀器市場上,競爭日趨激烈。以往,測試儀器生產廠商主要都將儀器產品的高性能作為競爭優勢,廠商開發什么,用戶買什么。而今則已變成廠商努力開發用戶需要的儀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測試儀器作為奮斗目標。在信息化的推動下,*測試儀器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人們普遍認為,電子測量儀器市場的前景依然樂觀。
儀器發展趨勢和國內現狀
一、趨勢
科學儀器的自主研發在創新型國家得到重視。歐美日等國家都把“發展*的科學儀器支撐*的科研工作”作為國家戰略,對科學儀器的裝備和創新給予重點扶持。如美國通過國家自然基金(NSF)和國家健康研究院等扶助科學儀器的研發,確保美國在世界科學儀器產業的地位;日本于2002年制定了高精密科學儀器振興計劃,在島津公司的田中耕一因為在儀器方面的杰出貢獻獲得2002年諾貝爾獎后,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從2004年起斥巨資(100億日元)開發世界的分析計算測量儀器,以催生更多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歐盟在“第六框架計劃”(2002-2006)中將“操縱和控制設備和儀器的開發”列為納米技術和納米科學領域的重點內容,在“第七框架計劃”(2007-2013年)中,斥資41億歐元主要用于輻射源、望遠鏡和數據庫等新型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制定了“研究工具、儀器和設施計劃”,等等。
正是這些創新型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使科研人員在科學儀器研發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近些年來,與科學儀器研究開發相關的諾貝爾獎基本上都授予了歐、美、日等創新型國家的科學家。
二、技術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科學儀器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
目前,科學儀器已遠遠超出“光機電一體化”這個概念,除了加入計算機技術,還大量引進日新月異的*,如納米、MEMS、芯片、網絡、自動化、免疫學、仿生學、基因工程等等新技術,同時,一些高精尖的軍用技術向民用技術轉移,大大提高了科學儀器的技術水平和更新換代速度。當今科學儀器發展總體上呈現出如下趨勢:一是,常規科學儀器向多功能、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二是,生命科學科學儀器向原位、在體、實時、在線、高靈敏度、高通量、高選擇性方向發展;三是,用于復雜組分樣品檢測分析的科學儀器向聯用技術方向發展;四是,用于環境、能源、農業、食品、臨床檢驗等國民經濟領域的科學儀器向、小型化方向發展;五是,樣前處理科學儀器向、快速、自動化方向發展;六是,監控工業生產過程的科學儀器向在線、原位分析方向發展。
三、產業發展趨勢
一是,PerkinElmer、熱電、安捷倫、島津、布魯克等科學儀器企業大集團主導著科學儀器的市場;二是,中小型科學儀器企業通常向“專、精、特”方向發展;三是,通過并購和組建戰略聯盟,形成科學儀器大集團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國內現狀
據調查,中國現有各類測試儀器企業6000多家,已經形成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具有一定技術基礎和生產規模的產業體系。雖然中國測試儀器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其產品絕大部分屬于中低檔技術水平,而且可靠性、穩定性等關鍵性指標尚未全部達到要求。目前,我國在科學儀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對外依賴度過高。據統計,我國每年上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有60%是用于進口設備,科學儀器幾乎進口。每年進口各類測試儀器總額接近我國測試儀器產業總產值50%。此外,在6000多家儀器生產企業中,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不足1000家,全行業經濟效益低下。根據分析,當前制約我國測試儀器產業發展的“瓶頸”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技創新及產業化進展滯緩
我國測試儀器產業在科技創新及產業化方面跟潮流相比滯緩太多,形勢非常嚴峻。在已經跨入21世紀的今天,我國測試儀器的普遍水平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初水平上;大型和儀器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許多急需的儀器還是空白;中低檔產品保證質量上還有許多難關需要攻克,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進展滯緩,是制約我國測試儀器產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
我國測試儀器產業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進展滯緩的有幾個方面的因素:*,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測試儀器公司用于科技創新的開發資金一般都超過年銷售額的10%,而我國測試儀器企業不僅銷售額不高,用于科技創新的開發資金一般不超過年銷售金額的3%,相比之下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少得可憐。第二,人才匱乏及大量流失成為測試儀器行業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嚴重障礙,國有企業尤其如此。第三,缺乏官、產、學、研、金、用的有效結合。過去,只提倡產學研結合,成功的實例很少,沒有*和金融界及用戶的介入,這里所指的金融界也可以是企業或私人的資本,在目前我國測試儀器企業面臨的處境下,要成功實現產業化是極為困難的。
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突出
我國生產的各類測試儀器主要產品,包括產業自動化儀表與系統、通信儀器等,雖然技術指標同國外同類產品比較差距不算很大,但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卻長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成為制約我國測試儀器產業發展的一個嚴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