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的空調系統早已是大多數汽車和貨車的標準配置。空調裝置每年損耗的8%的含氫碳氟化合物(HFC)都直接進入大氣層。傳統的制冷劑(R134a)更具有很高的“溫室效應”。本文介紹了
二氧化碳氣體探測儀基于紅外測量原理,供大家參考。
普通的空調系統早已是大多數汽車和貨車的標準配置。空調裝置每年損耗的8%的含氫碳氟化合物(HFC)都直接進入大氣層。傳統的制冷劑(R134a)更具有很高的“溫室效應”。京都議定書的一個焦點就是限制范圍內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許多企業開發使用二氧化碳(R744)為制冷劑來代替HFC的空調系統。
新的車載二氧化碳空調系統需要灌充大約500克的二氧化碳。一輛典型的中型轎車的內部座艙大約有3m2,然而一個小小的系統泄漏就能導致短時間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10%。因此,一個可靠的故障自動保險裝置在二氧化碳泄漏中就能警示乘客并觸發車輛的自動換氣系統。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和濕度是衡量空氣質量和換氣頻率的主要指標。車內的乘客人數和保證空氣質量的過濾裝置也能影響換氣頻率。這種自動調控的空氣換氣系統通過減少加熱與冷卻車內氣體的氣體量為能源節省提供了額外的機會。
泰科電子二氧化碳氣體傳感器(見圖1)基于紅外測量原理:利用氣體在波長為2mm~14mm區域有*的紅外吸收特性來實現的。每種氣體在這一*的波長區域內都有其*的頻譜特性。所以,紅外氣體感應儀是極其的,且有極快的反應速度。紅外
氣體傳感器由于不需要和環境直接接觸而被認為比化學氣體傳感器更為可靠。薄膜干涉過濾裝置能使探測器選擇性的監測只有被有關氣體特別影響的部分紅外光譜。結果這部分氣體在紅外光源和探測器之間傳播,吸收頻譜發生改變,使探測裝置輸出相關的氣體濃度。該款傳感器的zui大能耗小于200mW,分辨率為200ppm,反應時間小于10s,重量低于200g。
(本文轉自電子工程世界:http://.cn/Test_and_measurement/2012/0907/article_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