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目前的服務器和PC越來越青睞*高速處理器,但是低檔的20或30MHz處理器在現實生活中還在發揮作用。盡管這些粗笨的微處理器設計陳舊,已有多年歷史,它們卻依然在機械、消費類電子及車用電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這些嵌入式處理器及其應用有什么共同點呢?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明顯特征:*,這類處理器經過很多產品充分驗證,人們都非常了解,而且開發可得到廣泛支持,易于設計;第二,與現有方案比較,其時鐘速率相對較慢,總線速率也很慢;第三,應用系統(從自動售飲料機到航空電子設備)必須要有很高的可靠性;zui后,成本(包括設計、制造和維護費用)必須盡可能低。
還有一個特性值得注意,即目前存在這樣一個穩定的發展趨勢,這些嵌入式器件和總線時鐘速率都在不斷提高,倒不是說要趕上速度zui快的服務器,而是將朝“短時鐘周期”器件方向發展,時鐘速率比以前快5~6倍。和過去的處理器相比,新器件具有相同引腳和功能,但能在給定時間內做更多工作,它可執行更多指令周期完成更復雜工作而不會拖慢整個系統運行速度。這一點尤其對軟件開發商有利,因為耗時的代碼優化不再顯得重要,新產品將會更快更便宜地推向市場。
進行基本數字檢查的普通
示波器帶寬已比以前翻了一番,達到200MHz,而且一些非常有用的“”測量特性如觸發、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分析及彩色顯示等也都相繼加入到低檔儀器中。如今的設計人員在面對民用產品嵌入式處理器時,也都能用得上數字式故障檢測方案。
帶寬決定應用
不久前生產的處理器和十年前生產的同一器件相比,多了一個隱蔽的“性能”,即信號邊緣轉換速度更快。從15年前生產這些產品所使用的CMOS工藝到5年前開發的快速5V工藝,邊緣轉換速度提高了約3倍,很多新設計都用這種zui快的5V工藝,甚至有的還進一步降低內核部分電壓而只在外圍采用5V,對后者而言還能達到更快時鐘速率,這種速度加快是硅片特征尺寸縮小所帶來的副產品。
邊緣速度更快通常是件好事,可減少系統內的時延、設置時間及沖突等問題,但傳播延遲更短(大部分是由于CMOS更快邊緣速率所造成)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當這類延遲越來越短時,通常取決于地址線邏輯和總線控制線間延遲的地址解碼余量將遇到更多麻煩。因此設計人員需要知道并了解這些邊緣狀況、越來越窄的瞬時現象及高速轉換時可能出現的其它脈沖特性。
在為一個含20MHz嵌入式處理器的數字設計選擇DSO時,人們可能會認為用帶寬50MHz或100MHz儀器對付這項工作*綽綽有余。當然對一些基本故障檢測,諸如有沒有信號或者時序和同步是否準確之類的問題,確實是這樣的,但其它細節可能就不那么明顯。
具有較高帶寬的DSO比低帶寬儀器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信號特性,因為示波器上升時間已成為確定被觀察信號質量的因素之一,有公式如下:
測得上升時間=√(示波器上升時間)2+(信號上升時間)2
在低帶寬觀察時顯得“正確”的脈沖可能會在前沿有一個幅值偏差,使其表現像兩個脈沖;或者總線輸出上的一個很窄瞬時信號可能*注意不到,導致后面器件輸入不穩定。如上面公式所示,一個200MHz的DSO可以捕捉到100MHz儀器看不到的細節。
DSO帶寬大的好處不僅于觀察信號邊緣,使用高帶寬儀器時,接地反彈、噪聲、串擾及其它許多偏差都更易于觀察到,也更不容易忽略。帶寬越高,信號再現就越準確。圖1顯示了同一信號在60MHz和200MHz帶寬示波器上看到的不同情形。
用條件觸發檢測時序問題
在數字存儲示波器中,觸發條件選擇是一個重要但有時卻不太為人所知的省力工具,它使DSO觸發符合所的條件。如同顯示波形一樣,條件觸發是嵌入式系統檢測的一個基本工具,很多人使用噪聲抑制(通常增大觸發滯后)來限制短脈沖,并用各種帶寬限制選擇所需要的信號。
一種zui通用的觸發特性
脈寬觸發zui近已從實驗室儀器移植到普通DSO中,這種設置可在輸入信號脈寬處于下列情況時使示波器觸發:
小于時間大于時間
等于時間(在標稱誤差范圍內)
不等于時間(在標稱誤差范圍內)
“小于”脈寬觸發是在總線或器件輸出端發現可疑瞬時脈沖的zui快方法之一。當串擾或時序引起的短暫瞬時脈沖選通器件的輸出使能或片選輸入端時,將帶來間歇性問題,使器件在錯誤的時刻把數據送到總線上,從而導致不可預見的結果。“小于”觸發檢測的脈沖比用戶的寬度要短,使示波器能捕捉到探針輸入端出現的所有信號。這種方法得到的不僅是瞬時現象本身,而且還有輸出使能及數據總線所產生的結果。
“大于”觸發有助于發現一些“被卡住”(stuck)的數據或經過處理后沒有回到缺省狀態的其它信號,當脈沖下降沿未發生在時間時使示波器觸發。例如一個數據總線輸出信號轉換到“1”以響應輸出使能動作,之后并沒有再轉變為新狀態,這可能是由于輸出使能信號本身不準確、被驅動器件三態轉換時間太長或者數據總線下一數值沒有出現等多種原因造成,“大于”觸發就能發現這種錯誤,重現所有示波器連接通道上會產生影響的信號,再通過一些檢查,就可以發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問題。這里的時間范圍和其它脈寬觸發設置一樣,從幾十納秒到幾秒,可提供充足的時間以確保測量的真正是被“卡住”的信號而不延遲信號。
“等于”觸發在觸發信號(如輸出使能)受到瞬態信號或噪聲干擾而引起示波器偽觸發時,提供一種替代電壓門限觸發的方法。用基本嵌入式微處理器可以說明這種情況。大多數這類器件包括一個外部總線,使處理器能對內置存儲器或外圍接口進行擴展,通常該總線允許由外圍電路控制與處理器之間數據傳送的時序。處理器先給出一個地址,然后發送地址選通,被選到的外圍電路zui后發出“收到”信號確認收到了處理器的指令。該過程需要的時鐘延遲是已知的(一般可由用戶),具體電路各有不同。
知道這個延遲時間是區別各外圍電路及檢查測試點響應活動的關鍵。方法很簡單,把地址選通作為觸發并將脈寬觸發時間設置為與具體外設時鐘延遲數相等,地址選通上升沿啟動開始,觸發電路等待一個預設時間,然后示波器將觸發并探測測試點上的信號情況。根據定義,這就是外設在總線上活動的時間,因此“等于”脈寬觸發使示波器在一定程度上可承擔邏輯分析儀的工作。
用內置計數器進行頻率測量
自動頻率測量幾乎從一開始就是DSO的功能之一,一般來講檢查被采集波形的*個周期就可以得到。這是測量一次性事件很有用的工具,但它不能得出連續的高精度波形平均頻率值。
頻率測量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常見的頻率計數器所使用的,這類頻率計一般都找得到且通常比較便宜。利用觸發信號作為平均頻率讀數的源信號也能在DSO中實現該方法,這是當前低檔DSO的一個新特性。頻率計數器采用多種不同方式來測量,zui常用且zui簡單的方法是固定式頻率計數器,它在一固定時間內計算輸入周期的數量(顯示計數);或者是固定式周期計數器,計算一個周期所用的時間數(顯示計數的倒數)。兩種方法在計數量大時精度很好,在計數量低時精度較差。一個類似的方法是把測量間隔分成兩半,前一半計算時間和激勵數,一旦達到一半的點數,則當輸入發生轉換(與測量開始時轉換的極性相同)即終止測量。這種方法在情況下無法達到zui高精度,但一般精度都在zui高精度的1/2,為有效觸發事件提供穩定易讀的頻率顯示(到6位數)。由于任何一個事件(在合理幅度范圍內)實質上都可作為觸發事件,所以這里的“讀數”實際上就是一個通用頻率計數器。
對嵌入式系統進行故障檢測時,經常還必須要檢查各種局部時鐘信號的頻率,包括主晶振。此時示波器觸發計數器即可提供一個快速內部解決方案,其測量比在波形基礎上的自動頻率測量更加準確,而且無需為頻率計數單獨設一個儀器。
計數器還有助于尋找串擾和噪聲源。例如計數器發現總線上一個噪聲信號頻率是100kHz,那么可能是開關電源部分的串擾或接地有問題;同樣,如果噪聲信號頻率是主時鐘的1/2,問題就可能出在旁邊總線發出的串擾。因為實際上信號源可以是任何觸發信號,所以計數器可測量任何條件觸發事件的頻率,并不僅僅是每個周期出現一次的電壓觸發,如將計數器與脈寬觸發結合,還可以確定發生在連續脈沖內特定脈寬的頻率。
彩色波形顯示器
彩色液晶顯示器以前僅在實驗儀器中才會有,但現在也可見于一些普通的DSO.彩色給顯示器多增加了一層信息,使這種儀器在作檢測時比以前更加容易。
波形只不過是屏幕上的一條線,以顏色表示能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主要是在觀察多條波形線時彩色能看得更清楚,每條線都采用不同的顏色。這種彩色編碼方法還沿用到示波器前面板上,例如黃色旋鈕控制黃色波,通過黃色探針連接進來,它還可以一路延長到探頭,甚至到被測電路上,用不同的顏色標出測試點。另外,在疊加兩個波形比較區別時彩色也很有用,一些顏色在調光照明條件下還會更加清晰。
彩色示波器可以提高生產率,簡單地講就是應用簡單,能減少很多細小的人為錯誤,而這種小錯誤常常要花幾個小時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