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
磁傳感器的發展需要考慮技術和系統兩個方面。本文首先對技術問題提出了總的看法,之后對現代車輛穩定系統進行了總結。從這兩個方面出發,本文定義了新一代智能霍爾傳感器的技術和要求,并對新一代智能霍爾傳感器的有關結論進行了描述。
磁傳感器技術
ABS對安全至關重要,所以四個車輪的輪速信號在所有情況下都必須高質、可靠。用于檢測輪速的磁傳感器是一個關鍵部件。
基于感應線圈的磁傳感器仍廣泛用于汽車輪速的檢測。這種無源可變磁阻(VR)也被稱為感應傳感器,在中速范圍內提供廉價的轉速感應技術。VR傳感器的輸出是正弦電壓,其幅度和頻率與轉速成比例。VR傳感器的一大局限在于不能感應零速度。
為克服這一局限,有源半導體的磁傳感器迅速替代了VR方法。只有它們能夠滿足市場對高精度、高性能的更多需求。
基于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測量速度和位置的磁傳感器,大致分為三種技術,它們是巨磁阻(GMR),磁阻(MR)和霍爾技術。
基于GMR的感應單元在磁震幅很低的情況下能提供很高的信號幅度,它們為后續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它們有很高的靈敏度,不過有些地方仍需改進。比如它在苛刻的環境中(如高溫)的長期穩定性問題;由于昂貴的GMR制成工藝所導致的單片集成費用等。
MR傳感器的磁阻與磁場密度成正比。目前用于輪速感應的MR傳感器具有更好的靈敏度,其信噪比高于霍爾效應傳感器2~3倍。但是MR傳感器的體積大,費用比霍爾傳感器略高。
與MR和GMR相比較,霍爾效應的磁靈敏度zui小,但是霍爾效應原理固有的集成性,能把磁霍爾板和集成電路結合在一個硅片上。這就使它在半導體產品產量上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可在價格方面上很有競爭力。通過把霍爾探頭嵌入混合信號的方法,可以補償其靈敏度相對較低的缺點,并把智能特征加到傳感器中。另外,感應單元可集成在單片上,這是由于不再需要把信號通過幾毫米互連線傳輸到另外的電子電路,從而增加了抗濕度和抗電磁兼容的“魯棒性”。霍爾傳感器的單片解決方案,因其部件少、連線少、環境的串擾比較小,而具有可靠性方面的優勢。
汽車系統
磁感應技術除了對精度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外,安裝及其隨后的機械變化是影響選擇磁傳感器的另一因素。正確安裝傳感器和編碼輪很關鍵。占空比的劇烈變化或脈沖的丟失都是不允許的,系統的相位抖動必須降到zui小。系統必須能處理機械變化方面的問題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不發生上述現象。
為減小由傳感器或電線引起的噪聲和電磁干擾(EMI)影響,通常由電控單元(ECU)過濾來自傳感器的輪速信息,這樣限制了系統的動態性能響應。所以傳感器的高抗噪聲和抗電磁兼容性便能放松了ECU內部濾波器的限制,從而可以更地計算車速。
除了速度信息以外,在汽車啟動后使汽車動態控制系統(VDC)實施的轉動方向之類的信息也極為重要。這種方向信息直接為前向驅動條件啟動VDC,它應在無任何時延的情況下使用來自四車輪的傳感信號。
車輪磁信號的幅度和質量的更多信息,即使在功能簡化的情況下也應能給駕駛員提供警告指示。另外,這些信息也應用于檢查和連續監控傳感器和編碼輪子等的正確安裝。
輪速傳感器與ECU的接口必須簡單、價格合理,對于EMC和噪聲問題必須可靠穩定,以確保在系統環境下傳感器操作的安全。
智能差分霍爾磁傳感器
為實現上述要求,使用BiCMOS工藝的差分霍爾效應集成電路(IC)被選作基本磁感應單元。這種*的霍爾IC提供關于轉動速度、轉動方向、裝配位置、現代車輛動態控制和ABS之間限定氣隙的信息。此智能霍爾傳感器也可對ABS系統進行診斷。
這種傳感器無需外部組件便可正常操作,具有很高的動態性能.該傳感器的截止頻率約為1Hz,限制了編碼輪子zui小速度的測量為2cm/s(48齒多極編碼輪)。
傳感器輸出被設計成基于脈寬調制(PWM)的兩線電流接口,其原理示于圖1。其良好的精度和靈敏度在苛刻的汽車設計指標下,也能滿足很寬的溫度范圍、穩健的ESD、高彈性的EMC。
霍爾效應技術和運行原理
磁傳感器的核心是差分霍爾效應IC,采用亞微米BiCMOS工藝。BiCMOS對混合信號而言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使數字CMOS部分的高密度封裝與雙極部分的EMI良好表現結合得十分。
這種差分霍爾傳感器通過測量磁場的差分磁通密度檢測鐵磁或*磁輪子的運動。為檢測鐵磁齒輪的運動,必須通過后偏*磁鐵提供磁場。
差分霍爾傳感器對于靜磁和機械失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的自校準算法,可進一步減小失調。自校準過程中只需要很少的過濾脈沖。初始自校準序列后的每個磁輸入信號過零點都激發出一個輸出脈沖。
除速度信號外,英飛凌(Infineon)公司所開發的TLE4942-x系列,還通過PWM調制輸出脈沖長度的變化來提供其他的信息。
除此之外,以滿足亞太市場的不同需求,另外開發了只提供速度信號的TLE4941-x系列。
性能
霍爾傳感器的整體性能與汽車環境相適應:電路和封裝的工作溫度從-40到170℃,同時可允許峰值溫度在限定時間內高達190℃。PWM電流接口在可靠的信息傳輸和低平均電耗之間做出教好的折衷選擇,既降低了功耗又zui大限度地減小了IC內部的自熱效應,因此可以允許更高的環境溫度。靜電釋放(ESD)的魯棒性能和抗電磁干擾(EMI)性能都符合汽車的嚴格要求。
霍爾IC和輪速磁傳感器封裝
霍爾傳感器的封裝是超薄雙列塑封。封裝表面和芯片表面間距僅0.3mm,以把IC封裝的工作氣隙縮減量降低到zui小。雙列引線盡可能地寬,以允許連接線直接焊接。為了增加EMI的魯棒性,還可以在引線之間安裝一個陶瓷電容。擁有這種EMI電容的霍爾傳感器和中央ECU提供的12V電壓一起組成zui終的磁傳感器,是不再需要其他元件。
結語
本文比較了當今市場上輪速傳感器所使用的各種磁傳感器技術,指出雖然和MR與GMR技術相比,霍爾傳感器所提供的電信號幅度是zui小的,但是仍能設計出滿足現代汽車環境和系統要求的傳感器。本文從電路、提高魯棒性和高性能的封裝等各方面對用于ABS的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做了詳細討論。該霍爾傳感器性能優良,功能多,性價比競爭力,對于整個亞太地區從現有的無源機械線圈過渡到有源方案,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