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技術中心>技術裝備1(請不要選擇)>正文
11月28日,對于兩年來掌聲和質疑聲不斷的*特高壓輸電工程,國家*主管能源工作的常務副主任陳德銘首度在公開場合明確定調,并回應爭議。
在當天召開的2006特高壓輸電技術會議上,面對來自19個國家的近400名代表,陳德銘表示,是否發展特高壓的技術,目前各界看法已經比較趨同,中國政府也做出了研究特高壓技術和開展特高壓試驗工程的決定。
不過,“在特高壓技術的某些適用領域,尤其是對交流特高壓技術的應用以及由此出現的交流同步電網規模擴大,大電網如何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等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意見尚不一致,需要進一步討論。”陳德銘強調,*領導多次要求,對特高壓的應用一定要充分論證,并經過試驗工程驗證。
今年8月19日,經國家*核準,*公司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門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試驗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全長653.8公里,靜態投資約56.88億元,計劃于2009年建成投產。主要用于驗證技術和考核設備,積累工程建設和運行經驗。
這只是*公司力推特高壓全國聯網的起步工程。據該公司總劉振亞介紹,*規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覆蓋華北—華中—華東的交流特高壓同步電網,同時建設西南大型水電基地±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出工程,共同構成連接各大電源基地和主要負荷中心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
有專家估算,要實現上述規劃,需要建設輸電線路5.25萬公里,占地735萬畝,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三條京滬高鐵,是建國以來投資規模zui大的工程。
特高壓電網被稱為“電力高速公路”,是指由1000千伏交流和正負800千伏直流系統構成的高壓電網。較之世界各國目前普遍采用的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網,特高壓電網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等優勢,但其技術尚不成熟,耗資巨大,在電網安全、設備制造、環境保護等方面存有不可忽視的風險。
從*公司2004年醞釀特高壓項目開始,各界在學術和理論層面對特高壓電網的爭論不絕于耳。
*公司組織眾多專家學者論證后認為,特高壓在中國必要且可行,技術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需盡快開工建設;反對者則直言特高壓風險巨大,試驗工程未經充分論證就匆忙上馬,會成為“曬太陽工程”。
今年以來,業界爭論的焦點從特高壓試驗工程轉移到*規模龐大的交流特高壓電網建設規劃,并且已經超越了技術層面,上升到管理體制和改革路徑的高度。
“全國范圍的特高壓同步電網建成后,電網安全存在較大風險,且輸配難以分開,會在技術上強化*的壟斷地位,這與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馳。”中國能源網執行副總裁韓曉平說。
zui近兩年,中國投資協會等單位的一批專家學者曾向*和有關部門上書近20份,強烈反對*盲目上馬特高壓電網。
兩個月前,電力專家楊名舟向*提交了一篇標題為《推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電網,國之殤》的萬字長文,直陳特高壓電網從理論到實踐的種種缺陷,呼吁制止交流特高壓的試驗和推廣行為。
*高層隨后做出批示,要求國家*進一步深入調研論證。
“我們覺得有討論、有爭論,通過討論和爭論來驗證,這是好事。”在*公司主辦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會議上,國家*常務副主任陳德銘邀請與會專家幫助中方繼續研究論證特高壓的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和對環境的影響,研究論證交流同步電網的合理規模和科學管理,使大家進一步統一認識。
在認識統一之前,原電力部部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陸延昌呼吁,各界應停止爭論,專心致志地建好試驗工程,通過工程實踐來檢驗特高壓技術和設備。
*院士鄭健超也認為,試驗工程完成后,是否要全面鋪開特高壓電網建設,還需要反復論證、比較各種輸電方案和電壓等級,并遵循國家統一的能源規劃。
目前,*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試驗工程已完成工程設計并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本報獲悉,國家*日前批復了試驗工程設備國產化方案和招標采購方式,明確要求主要設備應立足于國內制造,國產化率不得低于70。這一政策推動著本土設備制造企業成為工程建設的真正主角,這在近年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中尚不多見。
為給本土企業提供更多的空間,國家在特高壓試驗工程中明確禁止外資及外方控股的合資企業參與競標。據*公司副總舒印彪介紹,特高壓試驗工程的招標工作已經展開,招標全部面向國內企業,在zui為主要的變壓器和開關設備招標中,*沒有向外方發出一份標書。
專家上書意見
●專家們zui為擔心和堅決反對的,是花巨資建設像華北與山東聯網那樣的“曬太陽工程”。*公司推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電網,與幾十年艱辛構筑起來的電力市場化改革基礎相抵觸。
●*公司強推全國一張網,將削弱區域電網公司的主體地位,形成電網壟斷體制。特高壓交流電網一旦形成,全國一張網即宣告形成,壟斷在技術上即形成屏障,區域電網公司即被架空,區域電網公司的體制模式和區域電力市場即失去依托,則從體制上、技術上*堵死了區域電網公司的發展之路,其大一統壟斷體制將不可動搖,*關于電力工業改革5號文件確定的目標將無法實現,27年改革成果將功虧一簣。
●目前,電力工業改革已到了攻堅階段,關鍵環節在長期作為改革、組織者和推動者的政府部門,政府職能的轉變已成為深化改革的制約因素。必須下決心通過立法規范行政機關的權力及權力行使的程序,依法規范政府部門自身擁有的權力和責任,改革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改革政府決策機制和決策方式,確立權責對等的司法追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學、法治的決策機制和負責任、重服務、依程序的行政管理機制。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