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清洗
在表面清理之后還要進行一次清洗,以去除檢測表面的污垢,清洗后應充分干燥。
4.2 滲透
4.2.1 施加滲透劑將滲透劑噴涂在被檢區域,應保證被檢部位*被滲透劑覆蓋,并在整個滲透時間內保持潤濕狀態。必要時,要多次重復施加滲透劑。
4.2.2 滲透時間及溫度在15~50℃溫度條件下,滲透劑的滲透時間一般不得少于10分鐘,當溫度條件不能滿足上述條件時,應對操作方法進行修正。修正方法如下:
a. 溫度低于15℃時,滲透檢測方法的鑒定
使用鋁合金對比試塊,在試塊和所有材料都降到預定溫度后,將準備的低溫檢測方法用于B區。然后把試塊加熱到15~50℃之間,在A區用標準方法進行檢測,比較A、B兩區的裂紋顯示跡痕。如果顯示跡痕基本上相同,則可以認為準備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
b. 溫度高于50℃條件下滲透檢測的鑒定
如果準備采用的檢測溫度高于50℃,則將鋁合金對比試塊加溫至這一溫度,在B區進行檢測。然后把試塊冷卻到15~50℃之間,在A區用標準方法檢測,比較A、B兩區的裂紋顯示跡痕。如果跡痕基本上相同,則可認為準備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
4.3 清除多余的滲透劑
4.3.1 在清除工件被檢表面多余的滲透劑時,應注意防止過度清洗而使檢驗質量下降,同時也應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對缺陷顯示識別困難。
4.3.2 除特別難于清洗的地方外,一般應先用干凈不脫毛的布依次擦拭,直到大部分多余滲透劑被清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劑的干凈不脫毛的布依次擦拭或用紙進行擦拭,直至將被檢面上多余的滲透劑全部擦凈。但必須注意,不得往復擦拭,不得用清洗劑直接在被檢面沖洗。
4.4 干燥
應采用自然干燥,不得加熱干燥,干燥時間為5~10min。
4.5 顯像
4.5.1用快干式顯像劑時,經干燥處理后,再將顯像劑噴灑到被檢面上,然后進行自然干燥或用低溫空氣吹干。
4.5.2 顯像劑在使用前應充分攪拌均勻,顯像劑施加應薄而均勻,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復多次施加。
4.5.3 噴施顯像劑時,噴嘴離被檢面距離為300~400mm,噴灑方向與檢面夾角30~40°。
4.5.4 顯像時間取決于顯像劑種類、缺陷大小以及被檢工件溫度,一般不應少于7分鐘。
4.6 觀察4.6.1觀察跡痕應在顯像劑施加后7~30 分鐘內進行。
4.6.2 著色滲透檢測時,觀察應在被檢表面可見光照度大于500lx的條件下進行。
4.6.3 當出現顯示跡痕時,必須確定跡痕是真缺陷還是假缺陷。必要時應用 5~10 倍放大鏡進行觀察或進行復驗。
4.7 復驗
4.7.1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需進行復驗:
a. 檢測結束時,用對比試塊驗證滲透劑已失效;
b. 發現檢測過程中操作方法有誤;
c. 經返修后的部位。
4.7.2 當決定復驗時,必須對被檢面進行*清洗,以去除前次檢測時留下的痕跡。
4.8 后處理
檢測結束后,為防止殘留的顯像劑腐蝕被檢工件或影響其使用,應清除殘余顯像劑。清除方法可用刷洗、水洗、布擦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