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早與王健相識,是在7—8年前。當時,他到杭州市科技局匯報一個項目。那時的王健顯得朝氣蓬勃,談項目充滿自信,但又是很誠懇的樣子,大家都很支持他。
后來了解到,王健,海歸人士,2002年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到杭州創業,憑借手中擁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氣體分析”技術,與后來任總經理的姚納新聯合創辦了“聚光科技”。他們在杭州文三路租了1000平方米房子,享受政府租金優惠政策。再后來,不斷聽到王健和“聚光科技”的故事,不斷獲這個獎那個獎,直到2011年4月15日,“聚光科技”在創業板成功上市。

(聚光科技 王健)
2012年4月13日上午,再一次見到王健,他還是那樣,微圓的臉上帶著微笑,對人還是很誠懇,盡管家大業大,王健還是那王健,只不過對企業自主創新有了更深的認識。遞過來的名片上寫著:董事長、博士、浙江省特級專家。
10年創業,彈指一揮間。“聚光科技”已今非昔比。在濱江投資約8000萬元,建成了一座占地3萬多平方米的創業大樓,擁有員工1700多人,其中研發人員400多人。
“聚光科技”的創新成果同樣令人關注:專注于國際新一代光電測量技術、過程分析技術、環境監測技術和實驗室分析技術研究,在國內研發成功“LGA系列半導體激光氣體分析產品、污染源排放的連續監測系統、在線水質分析系統……2010年,“原位抽取熱濕在線紫外線可見光纖光譜氣體分析系統研制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被評定為“福布斯中國具增長潛力企業百強”。
以海歸為主的創新型企業,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民營企業,不同于國內高??萍既藛T的創業,它是一個有海外科研背景的新型的創新組織形態,是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一個創新載體。因此,從這個角度探究企業創新主體建設,很有意義。
對于企業是“創新主體”的話題,王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總帶有“相對論”的理性成分,這恐怕也是“聚光科技”始終保持清醒認識,能夠在自主創新上有所建樹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這類海歸創新型企業有優勢,但也有劣勢,這是相對的。”
王健說,我們的優勢是有海外科研背景,在某一領域對國外發展的新技術發展趨勢了解,因此,創業的起點比較高。但是,我們對國內市場不大了解,對適應開拓市場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觀念不同。這也是很多海歸后被迫回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大的難度是盡快融入本土,創辦初期我們與一家鋼鐵企業合作成立了合資企業,使我們很快進入了“角色”。
王健說,我們“聚光科技”趕上了兩個好時光,一是2002年到杭州創業時享受到了杭州留學生創業政策,濱江區政府給每人20萬元的留學生創業資金。同時,政府在辦事時把我們作為“例外”對象,對我們很照顧;二是享受到了2006年全國自主創新大會提出“企業要成為創新主體”后帶來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在科技項目、研發機構建設等方面給企業提供了大力支持。
“企業是自主創新主體,是一個系統的概念。企業是創新主體是相對的,企業并不能因此自大,而是要在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同時,提高開拓市場的能力,提高協同、協調產學研各方的能力,學會整合創新資源,真正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協同創新的科研和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
王健說,雖然我們企業相對還很弱小,但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豎起企業是創新主體的大旗。企業要真正成為主體,關鍵要提高三個能力:把握市場的能力,真正發揮市場研發和產業化的作用;要有協同創新,協調產學研合作的能力,要形成合作的利益機制,很好地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優勢互補;要切實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沒有創新能力,企業是創新主體是一句空話。因此,我們建立了矩陣式的研發創新體系。企業的研發中心覆蓋了從技術及產品預研到終給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等工作,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涉及光、機、電、軟件等多個領域。企業在浙江省科技廳支持下,組建了“浙江省環境與安全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目前,企業擁有了400多人的研發團隊力量,這是一支有戰斗力的研發隊伍。
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建設,“聚光科技”10年創業呈現三個“越來越多”現象:
一是課題越來越多了。
從前沿學科和市場中來的課題,這給“聚光科技”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王健說,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是我們研發的宗旨。自主創新不能自己埋頭苦干,而是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整合協調,加強國際合作團隊建設。我們現在的優勢是有強大的海外創新資源,我們在美國成立了分公司,主要從事了解國際市場,協調海外研發機構和人才的合作。公司注重開發市場,能抓住機會,集中力量研發,快速進入市場。2011年,我們研發投入7000萬元,今年安排1億元,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10%以上。
二是研發的周期越來越短了,企業的研發能力厚積薄發。
王健說,我們在研發中建立共性技術模塊,形成技術開發標準件,儲備起來,一旦發現有新的機會和項目就能在短時間內拿出產品進入市場。2002年我們剛創辦企業之初,個產品推出用了2年時間,到2005年研發成功“煙氣排放監測系統”才花了一年時間。如果同樣用2年時間,機會就會失之交臂。
三是成果產業化的進程越來越快了,這反映了企業創新的綜合素質。
王健說,企業創新要有一個好的創新體系。我們在研發和產業化中,推行“產業化并行工程”,就是在研發的同時,銷售、售后、供應鏈等方面都同時介入,這樣研發一成功,就能立即產業化,以短的時間進入市場,這樣,產業化的進程就大大加快了。
“聚光科技”十年樹木:通過自主創新,打造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為薄弱的領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迅速成為過程分析儀器和環保監測儀器行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