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行業內排名、世界前十的一家企業,它的憂慮是什么?這是四聯集團不得不自問的問題。作為當年國家六大儀器儀表基地之一,這家唯一獨立存在的企業已經跨過了10億美元年銷售的門檻,但如果放在近幾年重慶國企實施大整合的背景下,還是可以感覺到行業天花板所帶來的發展隱憂。 
中國四聯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吳朋
行業內排名、世界前十的一家企業,它的憂慮是什么?
這是四聯集團不得不自問的問題。作為當年國家六大儀器儀表基地之一,這家唯一獨立存在的企業已經跨過了10億美元年銷售的門檻,但如果放在近幾年重慶國企實施大整合的背景下,還是可以感覺到行業天花板所帶來的發展隱憂。
全球自動化儀表前五強的門檻也不過20億美元,這個行業特質所帶來的規模化局限,使得四聯集團必須為企業做加法。
這家以專業化稱雄于國內市場的企業,多元化對他們來說似乎是悖論。但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吳朋并不這么看。四聯并不是全然放棄本業的擴張,而是根據自身積淀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向相關性緊密的產業進行延伸。
在目前四聯“2+3”的結構里,新的藍寶石LED產業鏈和原本的優勢板塊自動化儀表,成為兩條健壯的大腿。剩下的軌道交通自動化、半導體微電子和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裝備,成為進退自如的補充。而在國企上市的大步伐中,四聯集團已經為自己定下了2~3家上市企業的目標。
在上市的大門打開之前,吳朋談到了他心目中四聯的未來。
四聯加法
重慶晨報:先給讀者介紹一下四聯集團的現狀。
吳朋:四聯多年以來是國家部屬企業,后來成為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集團。在中國的儀器儀表行業里面,連續9年做到了規模。目前集團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0億美金,這讓我們在全球的自動化儀表行業里,能排進前十。我們已經制定了“十二五”規劃,是希望在那個時候,我們四聯的自動化儀表能排在世界前五名,也就是目前的銷售規模翻一番,達到20億美元。
如果只是靠儀器儀表板塊,要發展規模是很困難的路徑。我們這個行業里的世界巨頭,像ABB和西門子,在儀器儀表領域的份額不過20億美元。再往上做很難。他們為什么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靠的還是在其他領域的發展和做大規模。
重慶晨報:這是四聯未來想要走的路徑?
吳朋:這是四聯要發展新產業的一個動因。事實上,我們現在的路徑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原有優勢,就是把我們過去主要服務于流程工業的儀器儀表和控制系統方面的技術核心優勢,用于新領域的拓展,比如市政、交通、環保等領域。這些其實都是包含在物聯網范疇內的。
另外,是全新的產業,但和我們原有的市場網絡和技術積累有關系。比如藍寶石LED、半導體微電子等。
當然,還有利用本地市場優勢的軌道交通自動化產業。
以專業化發展多元化
重慶晨報:你所說的這些新產業都有不少市場競爭者,你們的優勢如何體現?
吳朋:我們是做加法的思路,還是以專業化來發展多元化。我舉個例子,現在LED照明路燈不是什么新鮮產品,很多企業都在做,但很多企業也缺乏智能控制的技術,只是把這個LED光源裝上去,讓它發光而已。而我們四聯有多年的智能化方案經驗,我們可以給這個片區的路燈設計一個節能方案,讓路燈根據環境光的強弱,來自動調整光源大小,而且是利用無線通訊來完成。這種嘗試已經在重慶市政道路上使用了。現在六盤水、平頂山、鞍山等城市,都有相關的市政合作項目。
重慶晨報:四聯的“十二五”規劃里,希望達到200億元的產值,這個目標是怎么來組成的?
吳朋:我們希望未來的產值會達到200~300億元人民幣。按照我們“23”的思路,自動化儀器儀表這塊和藍寶石LED產業鏈這塊,是兩個大頭,各會貢獻100億元。而其他的像軌道交通自動化、微電子芯片以及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裝備,則會貢獻100億元。
選擇多元化并非盲目
重慶晨報:現在企業界有一種趨勢,很多做多元化的企業在做減法,還是回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上來。四聯怎么看自己做的加法?
吳朋:我們選擇的多元化并非盲目,而是深思熟慮。都是和自己的優勢技術相關,和自己的市場營銷網絡相關。看似多元化,但仍然是圍繞自身的核心優勢在發展。
重慶晨報:我注意到四聯所做的加法,好像都與外資有關?
吳朋:事實上為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相繼與橫河、ABB、霍尼韋爾、西門子、東芝等十多家海外跨國公司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資、合作經營模式。以軌道交通自動化為例,我們都是采取先合作,然后本地化生產,后再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我們的擴張與提升,幾乎都是按照這個模式。
當然,也有收購模式。當合作拿不到技術的時候,只有用資金。我們需要拿下先進企業的技術與市場。
重慶晨報:四聯怎么保障自己的加法按照既定路線,不會走偏?
吳朋:在任何多元化項目之前,都有一個前期評估,我們企業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能力,來選擇是否進入這個新領域。到現在我們幾乎保證了在新領域里,都有自己的領先優勢。
重慶晨報:能否詳細說一下?
吳朋:我們現在的支柱項目,LED產業鏈,其核心就在于我們收購了LED藍寶石基片的生產技術,這家在加拿大的工廠是霍尼韋爾占據歐美市場的據點,他們的產品都是供應市場,主要用戶包括歐洲的歐司朗和美國飛利浦。而現在這個工廠的技術和市場都為我們所用,工廠也成為我們進入國際市場的橋頭堡。而經過消化吸收這個技術,我們在兩江新區北碚蔡家工業園建設了更大的生產基地,整個工程完成后,會達到1800萬片藍寶石基片、200億顆封裝產品、10萬KW應用產品的年生產能力。這個核心技術,加上我們自身的儀器儀表智能化優勢,我們可以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另外收購湯姆遜公司的半導體微電子項目,目前國內所有的高清數碼解碼芯片,都是外國產品,沒有國產貨。我們收購的這個半導體實驗室,已經完成樣片,市場目標是高清機頂盒和高清衛星接收機,當然還包括我們平安重慶的項目。我想2015年這個板塊會做到15個億以上的產值。如果未來物聯網爆發式增長,這個數字還顯得很保守。
重慶晨報:并購讓四聯獲得很好的技術優勢。
吳朋:對。我們很好地把握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并購機會。
4年內有2~3家上市企業
重慶晨報:LED在國內也非常熱,是否擔心過熱帶來的泡沫?
吳朋:中國很多行業,是一好就一窩蜂地上。當然,泡沫里面也有站得很好的企業。目前國內的LED產能還顯不足,而且LED光源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國內目前的資金集中在后端的應用,就是采購原件,然后進行組裝。而前端的生產領域并未形成規模,也許在兩年之后,泡沫才會出現。但要看到,我們四聯已經占據了先發優勢,加上自身的技術優勢,現在我們的藍寶石基片、封裝產品、應用產品的生產能力已經進入世界前十,到2015年,我們的規模將名列世界前茅。
重慶晨報:上市現在近在咫尺了?
吳朋:是的,就等過會。這次上市是我們集團里面的自動化儀器儀表板塊,未來藍寶石LED這個板塊也會上市,估計時間是在2013年。按照集團的規劃,2015年前,集團會有2~3家上市企業,為集團發展創造更好的資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