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在智能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們對智能的認識在不斷更新。其中,融合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硬件技術等數字技術手段,智能監測在建筑裂縫檢查、交通監管以及城市管理、環保監測等領域深入應用,并不斷發揮其用武之地。
從炒菜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到智能生產、智能監測、精細管理……在智能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們對智能的認識在不斷更新。其中,融合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硬件技術等數字技術手段,智能監測在建筑裂縫檢查、交通監管以及城市管理、環保監測等領域深入應用,并不斷發揮其用武之地,賦能行業智慧轉型。
建筑檢查
近年來,我國有很多規模超大、難度超高的世界級的偉大工程,如三峽大壩、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等,這也代表著我國工程建筑建設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規模龐大且復雜的工程項目,除了前期溝通、協調以及設計方案等方面,還要進行建筑進行檢查,尤其是裂縫檢查以確保建筑工程質量。
起初,工程建筑多以人工檢查,現今智能監測技術在裂縫檢查過程中發揮大作用。相比傳統近距離人工檢查,智能監測技術(如混凝土智能檢測識別技術)建筑裂縫細節識別準確率高(高達99.5%),且可以檢測到2mm裂縫的長度和形狀,還不會將污垢和焊縫誤判為裂縫,時間成本是人工流程的1/8。另外,還可通過多角度合成照片自動去除各種障礙物,能夠通過將結構圖和拍攝圖的疊加,進而準確評估裂紋。
交通監管
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背景下,智慧交通依托智能監測技術正發揮愈來愈重要作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將創新和智慧作為一個重大的板塊予以體現,提出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提升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水平。
目前,全國許多地方積極推動智慧交通建設,啟用交通智能監管系統。據筆者了解,北川羌族自治縣“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已經正式上線。該系統可覆蓋砂石運輸的源頭、運輸途中和事后監管三個環節,并對部分點位安裝視頻監控實現24小時全時段監管,從嚴管理貨車超限超載問題,進而減少交通隱患。
城市管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城市能夠很好地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并提升城市智能監管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實際上,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出現后,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經歷了從“建系統”到“建城市大腦”的發展,現已進入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筑牢在城市中各行各業智能監測的“橋頭堡”。例如宣城寧國市完成“智慧城管”建設,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問題發現和解決效率,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再如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依托“智慧監管”守護校園食品安全。該市場監管局近年來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嵌入大數據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實現“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迭代升級,扎實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嚴防嚴管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有效遏制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
環保監測
現如今,互聯網與智慧環保的深度結合,已形成了“互聯網 +”智慧環保體系,這對全面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環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轉變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當然,如若將智能設備與環境監測工作相結合,也將大大提高采樣、監測效率。
像環境監測微站、
激光雷達、尾氣遙測等智能監測設備規模化投入應用,監測精度大幅提高。還有“水質自動采樣環境應急監測無人船”不但可以迅速采集污染水樣,快速提供數據,而且能夠確定污染范圍及程度、檢測水底暗管,全面掌握水環境及其相關信息,增強對污染事件的快速響應能力,也能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環境產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