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牽頭完成的“拉曼光譜快速檢測毒品毒物的增強基片、方法及儀器的關鍵技術”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合肥研究院核聚變領域法籍合作專家阿蘭·貝庫雷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拉曼光譜快速檢測毒品毒物的增強基片、方法及儀器的關鍵技術”屬于高毒性特殊污染物與吸毒販毒的臨場快速檢測新技術。針對目前食品污染檢測和涉毒現場篩檢中遇到的難題,在科技部兩期973環境納米材料項目、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項目、公安部雙十計劃、安徽省科技強警項目、中科院人才引進計劃及國際創新團隊項目等支持下,合肥研究院、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安徽省公安廳(禁毒總隊和物證鑒定管理處)三個團隊經過十余年聯合攻關,建立了多種毒物的檢測方法。該成果已在公共安全領域推廣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合肥研究院為該成果第一完成單位(孟國文、楊良保、董榮錄),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張云峰)、安徽省公安廳(黃敦、解啟文)為合作完成單位。
阿蘭·貝庫雷是聚變波加熱領域著名專家,2020年通過全球競選被聘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工程部總負責人,曾任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磁約束聚變所兩任所長、歐盟聚變聯合會法方代表。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幫助合肥研究院發展離子回旋加熱系統起,三十年間訪問中國三十余次,連續十年擔任我國超導托卡馬克EAST國際顧問,推動成立中法政府間聚變聯合中心,并任中國國際聚變能源中心副主任,在推進中法聚變合作中發揮核心作用。
國務院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旨在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主要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每年授獎數額不超過10個。自2002年以來,合肥研究院以第一完成單位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三大獎”13項,4位外籍合作專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拉曼光譜快速檢測毒品毒物的增強基片、方法及儀器的關鍵技術”項目獲獎團隊代表
阿蘭·貝庫雷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原標題:合肥研究院2項(人)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