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作為一種價格實惠、身形靈活的交通工具,電動車的出現很大程度的改變了大眾的出行方式。但在電瓶車給大家的生活帶去便利的同時,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埋下的不小的安全隱患。如果你關注民生新聞,就會發現電動車爆炸、起火的新聞并不算少見。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電瓶車在居民樓發生事故,那么后果自然不堪設想。
電動車也要走電梯?管控系統杜絕安全隱患
隨著電梯在高樓建筑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居民樓配備了電梯,這也導致了盡管規則上不允許,并且也引起了大多數鄰居的不滿,但不少電瓶車使用者仍然選擇將電瓶車運輸回家中充電的機會。
但就在最近一段時間,這種通過電梯運輸電瓶車的行為可能將不會再出現。據悉,包括南京、杭州等城市在內,不少小區帶電梯的居民樓都開始安裝電瓶車上樓管控系統,這個系統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的監控檢測設備,但是當它們監測到電瓶車進入電梯后便會將電梯停運,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電瓶車進樓入戶和違法充電現象的產生。
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細節仍需繼續完善
電瓶車上樓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背后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卻并沒有完全解決。相關管控系統安裝后,仍然存在不少居民在家中充電的情況。只不過他們不再選擇把電瓶車搬回家,而是將電動車停在單元門口,然后悄悄把電瓶拎上樓。毫無疑問,這種行為不但影響了其他住戶出入居民樓,還威脅了樓道的安全。
那么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不少網友認為是小區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的問題或者是小區安保的問題,但是也有人反饋即便在小區設施完善安保到位的前提下,仍然有很多人選擇帶電瓶回家充電。因此,我覺得,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理解與監督。
理解是雙向的,小區應該理解居民的充電需求,為電瓶車建立合適數量的充電棚,并且讓設施的價格合理化,而居民應該理解安全建設的重要性,杜絕違規行為。監督則是建立更加完善的監管體系,對于那些違規停車及充電的電瓶車用戶,給予一定的警告與懲罰。當然監督和懲罰的過程同樣需要相關的部門來進行,因此還可以考慮將電動車的監管并入相關的網絡。
但客觀的來看,就目前電瓶車上樓管控系統安裝使用的成果來說,監測技術的運用,確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電瓶車使用的安全隱患。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