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提到中國速度,高鐵相信是頗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我國的高鐵發展迅速,并在世界范圍內都具備一定的代表性。時至今日,我國仍有不少高鐵路線正在鋪設,甚至,從結果上來看,說我們的鐵路建設翻山越嶺、過江跨海也毫不夸張。而當高鐵在神州大地上馳騁的背后,蘊藏的是無數技術成果的不斷支持。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鐵跨海大橋——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而就在4月13日下午,該工程獲得了階段性突破,比計劃提前兩個半月完成了海上勘探工作,提前進入了大橋初步設計工作。
海上勘探即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海洋狀況、海岸口地質情況、海上環境進行勘查、探測,對于后期橋梁的設計規劃,以及建設進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所處海域自然環境惡劣,勘探的難度和重要性也相對而言更重大了。
在勘察的過程中,鉆探是一項難度大、成功率低,卻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鉆探的目的是對于海底的地層剖面進行取樣分析,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海洋情況。而在此次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海域風速達39米/秒,浪高達6.87米,最大潮差近9米,最大流速達4.72米/秒,海床上部海相淤泥層厚度為20米到40米,還存在淺層氣影響(數據來源:科技日報),因此,鉆探工作的開展就更加困難了。
據相關分析,如果采用常規的鉆探工藝,一次鉆探的成功率可能僅60%,不過,一項新技術的出現,成功改變了這一結果。據悉,地質勘探團隊在此次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海上勘探中,使用了創新研發的“針狀硬質合金肋骨式跟管鉆探工藝”,而這項工藝不但能夠將一次鉆探成功率從60%提高到90%以上,還能節約每個鉆孔的工時,不但幫助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海上勘探工作提前完成,更進一步的節省了勘探成本。同時,這也為以后相關工程的進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編輯點評:通蘇嘉甬高速鐵路是我國一條連接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與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的高速鐵路,是“八縱八橫”規劃中的主通道之一。而從經濟建設的角度來說,由于鐵路連接長三角一帶的主要城市群,因此對于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運輸及經濟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長度、速度以及地理環境給鐵路建設帶來的約束也非常多,如何克服困難,突破鐵路建設以及設計上的難題也成為了其成功推進的關鍵之一。“針狀硬質合金肋骨式跟管鉆探工藝”的出現,為此次建前海上勘探提供助力的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它為后續的建設工作提供了經驗。相信隨著近建設過程的不斷推進,未來我們見證鐵路誕生的過程中,還會看到更多的新技術,而無論是技術還是成果,都將是我國發展道路上的驕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