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傳承發展中醫藥是業內廣泛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自2020年以來,中醫藥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凸顯,業內對中醫藥的發展更加重視,從國家到地方的相關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支持中醫藥加快現代化建設,助推產業提質增效。
據了解,中藥產業涉及中藥農業、工業、商業、物流等多個領域,其中中藥制藥設備等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存在生產工藝和裝備落后等問題,因此中藥制藥設備行業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那么,應該如何解決中藥制藥設備落后問題呢?業內認為,一方面,藥機企業應該在硬件的基礎上加大軟件的開發,實現中藥生產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等功能。
《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動我國制造模式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概念不斷升溫,數字化攪動了制造業的“一池春水”,加快中藥產業數字化也普遍成為業內的共識。
在此背景下,中藥制藥設備企業應圍繞中藥材種植、飲片加工炮制、中成藥生產的關鍵技術裝備,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和手段,開展中藥全產業鏈智能制造技術、數字化追溯體系建設,在中藥材種植階段、中藥生產階段和中藥流通階段引入數字化技術賦能,從而保障中藥資源得到高效的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更好服務公眾健康。
另一方面,業內也認為中藥制藥設備企業對關鍵技術設備進行更新升級之前,還需要先深入中藥廠,在了解用戶實際情況和需求的基礎上,再設計研發中藥廠真正需要的產品或具有市場潛力的設備,從而更好地滿足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目前,不少具備前瞻性目光的中藥制藥設備企業正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方向不斷發力。例如,有藥機企業順應智能化趨勢,打造了一系列智能化中藥制藥裝備。據介紹,其在智能化裝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客戶的實用需求,在此基礎上做到減輕工作強度,減少勞動時間,同時加強設備包裝的質量,以及GMP管控的要求,推動中藥產業以及制藥裝備的智能化發展;也有藥機企業為了滿足用戶對中藥烘干的需求,在中藥制藥裝備上引入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大大提高中藥烘干效率和節能效果,也提升了中藥產品烘干品質。
按照《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藥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藥各行業都在努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藥產業規模已突破8000億元,到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1.3萬億元。長遠來看,隨著中醫藥利好政策的出臺,以及人們健康養生意識的增強,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向好。在此背景下,中藥制藥設備作為中藥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機遇和挑戰并存,需要行業企業與時俱進,不斷打破瓶頸,助推產業升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