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萬物互聯時代,對于眾多即將走向智能化的傳統產業來說,倘若網絡攻防經驗不足,缺乏整體的網絡安全建設意識,面臨的威脅或損失將十分巨大。
不久前,電子產品制造巨頭富士康在墨西哥的一家工廠遭到了勒索軟件攻擊。肇事黑客組織DopperPaymer竊取了富士康部分未加密的文件,繼而對文件進行加密,并要求富士康支付1804枚比特幣(約3468萬美元)以獲取解密工具。
除此之外,工業物聯網廠商研華科技也遭遇了來自Conti勒索軟件團伙的攻擊。在事件中,黑客組織提出了750個比特幣的贖金要求(約合1300萬美元),否則將會把所盜數據逐步泄露在網絡上。
類似這種勒索事件在工業領域已經不足為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當今的工業
控制系統安全不再是老系統碰上新問題那么簡單,而是傳統信息安全問題在工業控制領域的延伸。
以往,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防護大多采用隔離網關加殺毒軟件的方式:控制網對外基本與世隔絕,內部被認為是完全可靠的安全網絡,各功能區域之間很少產生信息傳遞,就像世外桃源;加上各個主機由于系統漏洞長期不打補丁,殺毒軟件病毒特征庫長期得不到升級,處于“夜不閉戶”狀態的工控網絡內憂比比皆是。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普及,工控系統越來越開放,黑客的攻擊手段也在不斷更新。近年來,工控系統的攻擊呈現出有組織、大規模、高隱蔽、強持續的特點,具有國家背景的攻擊行為不斷增加;攻擊技術層出不窮,攻擊方法花樣翻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面臨巨大威脅。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著力點,工業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工業控制信息安全不僅涉及傳統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還涉及工業軟硬件設備、控制系統、工業協議等的安全。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2020年我國工業信息安全市場增長率將達23.13%,市場整體規模將增長至122.81億元。2021年,這個數據將達到157.01億元。
近年來,我國工業控制安全產業政策環境持續向好,在行業和地方的加速助力下,產業規模得到了快速增長,技術體系也在日益完善,但從總體來看,我國工控安全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第一,縱觀我國工業企業的工控系統建設歷程,老、新系統都有國外廠商品牌參與其中,并且關鍵組件與系統的集成搭建仍由國外廠商實施,核心系統的非自主可控化,其安全態勢十分嚴峻。
第二,我國工業企業的安全水平與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量老舊的工業控制系統投產多年,安全防護狀態十分脆弱,安全改造十分困難。
第三,我國工業企業信息安全建設大多仍是圍繞企業的基本安全需求進行安全防護建設,還處于以設備釆購為主的初級階段,在工業信息安全產品的配置和運維方面缺乏持續學習的意愿,網絡安全意識淡薄。
第四,我國信息安全從業人員數量缺口性明顯,能夠進入到企業的安全管理與運維人才十分稀缺,工控系統信息安全人才的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
當前,工業安全已成為“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我國工業健康發展的命脈。相關工業企業應及時進行遠程固件更新、確保更新渠道的安全以及加入可靠的身份驗證等,這份工作,不容懈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