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保護環境,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部現批準《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予公布。本標準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從1G到4G,移動通信系統都是基于傳統蜂窩結構,由多個六邊形的蜂窩組成,是干擾受限的系統。5G引入了超密集組網,采用更多接入點(如本地小基站、無線中繼站、微基站和分布式天線系統等),網絡結構不再規則,安裝和部署也不再是六邊形規律,覆蓋范圍也存在重疊,形成異構分層網絡結構。5G特有的大數據、海量連接和場景體驗,將使萬物智能互聯的時代成為現實;成為一個普及、低時延和適應性的平臺,以滿足未來的需求。5G網絡將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數據處理速度,通過手機、可穿戴設備和其它聯網硬件推出更多的新服務將成為可能。
從5G移動通信基站本身的特點來看,5G移動通信基站從基站整體架構,基站發射天線,基站天線發射的電磁波頻率,基站發射功率等都與前幾代移動通信基站有很大的改變;從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的角度來看,5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發射的電磁波有多個不同頻率,GB8702 中對于針對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有不同的標準限值。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現行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972-2018)已經無法滿足5G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
因此,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污染,規范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內容、方法等技術要求,本標準替代《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 972-2018)作為 5G 及與其他網絡制式共址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執行標準。
本標準對監測儀器的基本要求為:監測儀器的工作性能應滿足待測電磁場要求,監測儀器的檢波方式為方均根檢波方式,監測儀器的讀數為任意連續 6 分鐘內的平均值。
監測時,應使用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監測頻率選取被測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工作狀態時的下行頻段。
對同一站址存在5G及其他網絡制式的移動通信基站開展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時,使用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的列表模式,取得5G和及其他網絡制式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場強數據。
監測時,監測儀器的探頭(天線)如采用各向同性探頭,應滿足表 1 中各向同性的指標要求;如果采用非各向同性探頭,則應考慮天線方向性的影響,并在結果處理時合成天線因子等參數,監測時必須調節探測方向,直至測到大場強值;監測儀器支架應使用不易受潮的非導電材質支架。
本標準對監測布點的要求為:監測點位應布設在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覆蓋范圍內的電磁輻射環境敏感目標處,并優先布設在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距離天線近處,但不宜布設在需借助工具(如梯子)或采取特殊方式(如攀爬)到達的位置。
建筑物內監測時,監測點位可布設在朝向基站天線的窗口(陽臺)位置,監測儀器探頭(天線)尖端應在窗框(陽臺)界面以內,也可布設室內其它位置。監測儀器探頭(天線)與家用電器等設備之間距離不少于 1m。
本標準適用于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對同一站址存在 5G 及其他網絡制式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按照本標準規定執行。(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