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近日,安光所洪津研究員課題組針對同平臺雙
偏振儀器(POSP和SIPC)航空飛行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高精度偏振掃描儀(POSP)測量空間響應函數的積分模型》“An integration model of POSP measurement spatial response function”為題,發表在美國光學學會(OSA)學術期刊Optics Express。
圖1 積分空間響應權重模型航空實驗數據驗證結果
圖2 交叉定標傳遞驗證結果
氣溶膠顆粒物通過同時散射和吸收來自太陽和地球的輻射,影響行星天氣、氣候、地氣收支平衡,同時影響人類的健康。開展大尺度高精度氣溶膠空間探測任務、進而發展同平臺雙偏振儀器的協同觀測是大氣氣溶膠高精度空間探測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該課題組的相關研究成果有望提升我國大氣氣溶膠立體探測技術水平,對提升氣溶膠在大氣中的分布狀態及其微物理特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POSP是一種掃描積分式的偏振輻射計,其空間響應函數的權重值分布取決于瞬時視場地面投影的駐留時間占整個采樣積分時間的比值,需要通過等權重的瞬時視場地面投影的疊加來進行建模,簡單地使用拖影范圍內的均勻響應來描述會引入誤差。
論文建立了高精度偏振掃描儀(POSP)的積分空間響應模型,與搭載在同一平臺上的同時偏振相機(SIPC)進行數據相關性分析,進一步驗證了模型的準確性; 同時建立了POSP和SIPC的系統輻射測量模型,推導了POSP和SIPC的交叉定標模型,并根據航飛實驗中同平臺雙偏振儀器交叉定標系數和交叉定標模型計算了海洋地表和不同均勻程度的陸地地表類型的交叉定標傳遞結果,驗證了同平臺雙偏振儀器在航飛實驗中的交叉定標模型的準確性。
該研究得到王寬誠率先人才計劃“盧嘉錫合作團隊”(GJTD-2018-15)項目的資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