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會議報道】2015年11月11日-13日,由浙江大學海洋學院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海洋技術學術會議在浙大舟山校區舉行。會議由六場大會特邀報告、六場分會報告,以及大型海洋試驗設施技術交流會、新興海洋科技機構代表座談會、未來海洋聯盟海洋技術分會會議、研究生論壇、海洋技術與產品成果展示會等多個主題會議和活動組成。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從事海洋技術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交流海洋技術的學術與應用研究成果,探討海洋技術發展新趨勢及發展目標。
會議在汪東平所長的開場介紹下拉開帷幕,汪所長就傳感器在科學、工程上的重要作用作了介紹,明確目前國內外傳感器發展的現狀,闡明了國內傳感器發展的技術進步迅速、潛力巨大的特點,以及國家對傳感器技術發展、人才儲備的重視,希望傳感器領域的研究人員在傳感器設備可靠性、耐久性、適應性上多下功夫。
首先作會議報告的是來自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的葉瑛教授,葉教授從他們團隊參加的傳感器大賽-Xprize競賽引入,介紹了團隊所研制的PH傳感器的各項性能,以及同其他參賽隊伍的比較。其團隊的研制的傳感器性能可基本滿足工程應用,希望今后能更好地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應用到各種海洋潛器去探索海洋。
來自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張文濤老師、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的黃慧博士、中科院電子研究所的王軍波老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沈錚老師和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的鄭豪博士等分別就各自的研究作了簡要報告,并表達了今后與在座專家學習、交流、合作的意愿,優勢互補,提高科學同技術的競爭力。
本次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傳感器”這一核心和“海洋”這個大背景,針對海洋環境、水體中的營養元素等科學問題,從室內試驗研究、野外觀測和實驗等多個角度對傳感器的穩定性,靈敏性等具體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分享了對各自團隊的研究進展。會議后,汪東平作大會總結,他強調,在今后研究進展中要尋求多方合作,綜合考慮儀器各項性能的同時能兼顧用戶群體,更好地將實驗室的研究項目與工程結合,實現產業化,市場化。在以后的研究中同國外的技術團隊間不僅僅要“并跑”、“跟跑”,更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