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政策法規】近日,《關于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確定了我國從2015年起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
以儀表產業為例,目前儀表行業市場競爭激烈,“首臺套”的問題已成為技術產品推廣的首要絆腳石。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顯明表示如今多數國產化儀表產品均有代替進口的實力,但卻仍然需要“首臺套”的認可。如何進一步推動“首臺套”相關匹配政策的制定與規范,是真正實現儀表產品國產化的關鍵一環。
為此,建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將是一個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加快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裝備制造業轉型、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通知,此項措施旨在由保險公司針對重大技術裝備特殊風險提供定制化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險(以下簡稱“綜合險”),承保質量風險和責任風險。裝備制造企業投保,裝備使用方受益,中央財政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保費適當補貼,利用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發揮保險風險保障功能,降低用戶風險,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同時,鼓勵保險公司創新險種,擴大保險范圍,為促進重大技術裝備發展提供保險服務。
試點期間,主要對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裝備產品進行保險補償。《目錄》由工信部牽頭制定,并根據重大技術裝備發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對制造《目錄》內裝備且投保定制化綜合險的企業,中央財政按照不超過3%的費率和年度保費的80%予以補貼。補貼時間按保險期限據實核算,原則上不超過3年。
另外在日前召開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會議,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表示,“要抓好政策落實,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與使用單位大多集中在中央企業,央企集團要組織好所屬企業的投保工作;各行業協會要協助三部門做好保費補貼項目的核查工作,跟蹤試點工作動態,反映企業訴求和行業情況,及時提出首臺套推廣目錄的調整建議。”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經過創新,其品種、規格或技術參數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識產權但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首臺(套)或首批次的裝備、系統和核心部件。其中首臺(套)裝備是指在用戶使用的前三臺(套)裝備產品;首批次裝備是指用戶使用的同品種、同技術規格參數、同批簽訂合同、同批生產的裝備產品。目前可申請該試點的儀器儀表項目,包括4項控制系統及3項精密測量儀器。
一、“大型石油及石化裝置用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性能要求“百萬噸乙烯裝置聯合控制系統:IO設計容量≥10萬點,高可靠性,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40萬小時”。
二、“高速列車、新型城市軌道車輛用成套控制系統”,性能要求“高鐵:高時速≥350km/h(城際≥200km/h);列車小追蹤運行間隔≤3分鐘;關鍵裝備安全指標為SIL4級;地鐵:列車小追蹤運行間隔≤90秒;系統安全指標達到SIL4級”。
三、“智能電網先進測量系統”,性能要求“多種通信方式(無線、載波、現場總線、光纖等);100%抄收成功率、滿足智能電網及IEC62056的要求;電流互感器電壓等級:11萬伏、22萬伏、50萬伏;互感精度≤0.2%”。
四、“重型裝備智能閘控系統”,性能要求“年產≥500萬噸大型礦井提升裝備智能安全制動控制系統,高性能電液比例方向閥控制方式,雙向閉環調節,系統響應時間≤15ms;系統重復精度≤±0.1%;系統滯后量≤0.2%;多通道熱冗余”。
五、“四極桿質譜儀”,性能要求“質量范圍:1.5u~1050u;分辨率:R≥2.0M;掃描速度:快≥10000u/s”。
六、“多聲道超聲波氣體流量計”,性能要求“聲道:四聲道以上;測量精度≤0.5%;測量口徑DN80—DN2200”。
七、“制動器在線監測系統”,性能要求“閘間隙精度≤0.1mm;偏擺精度≤0.1mm;壓力精度≤0.1MPa;閘盤溫度精度≤1℃;開閘時間精度≤100ms;抱閘時間精度≤10ms;制動力精度≤0.1KN;檢測高壓力≥20MPa;同時檢測制動器頭數≥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