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近日有消息稱,韓國已成功研發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手機在利用該技術后無線下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6G。這一新的通信技術名為“流浪本地無線接入”。10月20-21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的5G峰會上,世界測量儀表廠商——羅德與施瓦茨公司(R&S)展出了極度緊湊的產生和分析67GHz矢量信號的測試設備。
該設備包括了20GHz的矢量信號發生器R&S SMW200A,和來自子公司Radiometer Physics GmbH(RPG)的諧波混頻器和信號與頻譜分析儀R&S FSW67。這套測試設備方便用戶評估實現未來5G網絡的新的候選物理空中接口技術,可以用于測試未來基站和無線終端的組件、天線和芯片組。
此次R&S展出的R&S SMW200A內部集成了兩路高達20GHz的射頻通道和高達2GHz帶寬的寬帶IQ調制器。內部基帶發生器具有160MHz射頻帶寬,支持所有的通信標準,并且添加選件即可支持信號衰落模擬。內部的任意波形發生器能用作產生高質量、復雜的數字調制信號。和RPG公司的諧波混頻器一起工作,可以把射頻頻率變到更高的頻段,如E波段(60GHz-90GHz)。R&S FSW67分析儀單臺儀器可覆蓋67GHz的射頻頻率
據了解,下一代移動通信標準5G預計在2020年實現商用。在此之前,還需要完成許多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早在2012年,研發人員就開始了的5G的研究,并將其當做是繼4G后的下一代移動通訊傳輸技術,理想速率為隨時隨地都能達到的1Gbps。而大數據時代下對速度的高要求和4G網速限制之間的矛盾是催生5G網絡的主要原因。在韓國,3G已經被人們調侃為“蝸牛速度”,而4G網絡已經普及到了大部分偏遠的鄉村地區,5G網絡的研發在去年得到了該國政府4.75億美元的支持。
因此,如今的5G將不僅僅是LTE或LTE-A的簡單演進,而會創造一個全新的技術框架體系,以滿足眾多的數據應用場景和容納爆發式增長的無線終端。在未來,5G網絡的普及將改變人們使用多媒體的方式,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也將從高速率網絡中獲益。
另據說韓媒透露,10月28日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長崔陽熙與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圃在首爾舉行第二屆中韓信息通信技術合作部長級戰略對話,就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的具體合作領域和方式達成了協議。中韓雙方商定為深化5G領域的合作,2015年各自投資10億(約合人民幣580萬元)-15億韓元聯手研究核心技術,并在電信聯盟(ITU)、第三代標準化組織3GPP的標準化和頻率政策上進行合作。會上,韓方介紹寬帶三大領域政策和經驗,中方提議雙方在寬帶方面繼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