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土壤污染防治情況專題調研組到河南省濟源考察了河南濟源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修復示范工程。污染土地修復治理價格不菲,“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開展三年來,中央共安排116億元人民幣治理重金屬污染。隨著土壤修復市場的啟動,重金屬檢測儀等土壤檢測修復產品的市場將不斷擴大。
2014年9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土壤污染防治情況專題調研組到河南省濟源考察了河南濟源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修復示范工程,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羅清泉、王慶喜、孟偉,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蒲長城,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及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和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領導陪同考察。
調研組認真了解了河南濟源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采用的植物修復技術整套工藝流程,參觀了蜈蚣草育苗溫室和技術示范基地,仔細詢問了植物修復技術成本和修復效果,深入探討了土壤修復技術推廣應用的資金渠道。調研組對植物修復技術在中原地區的應用效果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該技術推廣應用于北方地區土壤修復是可行的,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河南濟源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工程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負責實施,依托科技部863項目研發成果,并突破了超富集植物在北方地區大規模育苗和安全越冬等關鍵技術,為中原地區探索出了經濟適用的土壤修復模式,可為推動中原地區土壤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2011年2月國務院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成為國務院批復的“十二五”專項規劃,為做好“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規劃》實施三年來,中央共安排116億元人民幣治理重金屬污染,帶動地方和企業投入300多億元,淘汰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等共計逾500萬噸。
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土壤保護和修復的資金投入不到全部環保投入的1%。隨著土壤修復市場的啟動,預計“十二五”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未來市場空間還將持續擴大。
目前土壤修復主要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技術選擇因地而異、各顯其能。其涉及技術裝備也多種多樣,分析采樣、破碎挖掘、藥劑撒布、蒸汽鍋爐、鉆井注射、攪拌烘干、固化焚燒、樣本監測等等不一而足。從裝備上來看,涉及上市公司數量不少,但專業化的土壤修復設備公司數量不多。
污染土地修復治理費用很高,資金問題成為很多污染地塊再開發的主要障礙,因此修復的優先次序成為重要問題。以城市發展為目的的土壤污染修復,應該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有發展潛力,因為其修復資金的籌集可利用市場資源而不是完全由政府承擔。
從短期來看,政府、地方性背景等仍將是企業獲取項目的主要因素,從長期看,技術的成熟度、適應性及產業化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從區域分布來看,一些產生修復需求的區域將被當地企業壟斷,而需求產生較晚、本地沒有較強修復企業的區域將是各大綜合性企業異地擴張的對象。
目前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土壤污染家底不清、法規標準缺失、環境監管滯后、科技支撐有限、協調機制不暢、行業呈現失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