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空氣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類空氣凈化器產品開始成為不少家庭的“剛性需求”。
環保部發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報告》顯示,2013年在按照空氣質量新標準實時監測的74個城市中,僅有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與此同時,空氣凈化產品則進一步向“全民需求時期”邁進。在過去的一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猛增至約250萬臺,市場總額達到60億元左右。
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魚目混雜 受空氣質量問題影響,空氣凈化器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內國外大量企業涌入市場,然而整個行業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卻在宣傳推廣上相仿,其中夸大宣傳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判斷和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據統計,不到兩年時間,國內市場上的空氣凈化器品牌從2012年的50多個增長至今年超200個。目前包括飛利浦、夏普、亞都、遠大這些國內外空氣凈化器品牌,在凈化效果的宣傳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PM2.5、
甲醛去除率99%、99.9%、99.99%。
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
環保產品質檢中心7月24日透露,將開展的空氣凈化器凈化性能測評工作。蘇寧電器電子銷售平臺上銷量排名前10的凈化器目前已正式進入國家中心實驗室,10臺凈化器中包括了市場上熱銷國內外新老品牌,國家中心實驗室將用一個月的時間,對這些空氣凈化器進行
檢測評價。
據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介紹,面對巨大的空氣凈化器市場,消費者在購買和選擇時具有較大的盲目性。一些單位和組織采用不規范的評價方法進行空氣凈化器的評價,成為商家夸大宣傳和欺騙消費者的依據。在利益驅動下,一些評測活動甚至以企業的付費金額決定排名。針對目前家裝市場上市民對消除甲醛的需求,一些根本不具備除甲醛功能的凈化器,也打起了除甲醛的名聲欺騙消費者。
除了評測活動,修訂后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快將在9月出臺。據業內專家分析稱,空氣凈化器新標準實施后,將有利于監管部門的日常質量監督,進而有效杜絕行業普遍存在的夸大宣傳等亂象。
空氣凈化器新國標已箭在弦上
早在去年底便形成修訂草案稿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經過一系列的實驗驗證和分析對比后,已完成了后階段的工作。在新標準中,將空調器和車載空氣凈化器的凈化功能納入國家標準,另外還增加了對甲醛、苯的測試方法,對空氣凈化器適用面積的計算方法做出了嚴格規定,增加空氣凈化器凈化效率的測試方法。
目前中國現行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共有6個,主要考核空氣凈化器是否具備有效的凈化能力,設定了潔凈空氣量、凈化效能、噪聲以及凈化壽命等技術要求,是標準體系內非常重要的性能標準,但是仍然不能有效規范現在的凈化器市場。
對于修訂后的新版國家標準《空氣凈化器》的發布時間,宋廣生并沒有給出具體時間,不過他表示此前已經參與過多次修訂草案討論。
有關專家表示,國家標準《空氣凈化器》的修訂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去年,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抽查了北京市場上銷售的20多個品牌的空氣凈化器,結果發現有些空氣凈化器幾乎不具備空氣凈化的功能。
空氣凈化器行業將進入整頓期 現階段空氣凈化器主要采用多層過濾網來實現凈化效果,技術門檻較低,恰逢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期,從而導致了暴利現象的產生。
據業內人士透露,空氣凈化器的核心元件成本都差不多,主要由外殼、過濾網、
電機、電控四部分構成。其中過濾網很多企業宣稱100%原裝進口,其實并不然,都是在國內加工而成。整個產品成本不到500元。然而空氣凈化器產品售價低也需要一兩千元,外資品牌則更高。由于外資洋品牌的空氣凈化器歷史要比本土品牌久,使得消費者形成外資品牌價格高的觀念。但實際上,各廠家使用的技術和材料都差不多,從功能上看,有些外資品牌空氣凈化器研發時是針對國外實際情況,并不一定適用中國的空氣環境。
隨著新標準的出臺,這些情況將有所改善。目前的空氣凈化器行業內充斥著眾多小品牌、雜牌產品。新標準出臺后將規范行業,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的信任。預計,空氣凈化器市場將迎來重新洗牌,一些概念性品牌、禁不起檢驗的產品將面臨出局,核心技術、產品性能和售后服務將是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指出,行業的發展也不能完全依賴國家標準。相關部門的監督作用有限,真正的產品監督還是要靠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空氣凈化器產品時,要知曉產品的宣傳是否有相應認證標識、是否符合相關國家標準。一旦實際使用時發現凈化效果與廠家宣傳不符,應當向廠家討要說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是對企業好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