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一家傳統儀器儀表廠,為何牽手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生物制藥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但調研中我們發現,生物制藥企業用于生產的智能化操控系統完全依賴進口,為何我們自己不能開發同類產品呢?”產品格局將被改寫,一個新的利潤爆點就要形成。
一家傳統的儀表儀器生產廠,如今瞄向了“高精尖”的智能化控制系統,這樣的轉變發生在煙臺東潤儀表有限公司。“不轉不調,慢轉慢調,企業終究會被市場淘汰,核心競爭力很難培育。”基于東潤儀表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正的危機意識,企業作出一個大膽決定:牽手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主動打破已有產品格局,共同研發生物制藥現場總線控制系統,打破同類產品被國外壟斷的被動局面,為企業發展開辟“第二戰場”。
昨日上午,東潤儀表會議室,投影儀里播放著“生物制藥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項目的整個設計流程。“這個項目就是我們的‘第二戰場’,也是未來助力企業成長的具爆發力的‘戰場’。”馬正說。項目的每一個設計環節和工藝流程,這位企業老總都能介紹得很詳細,話語中能品出他對新項目的重視。
作為一家傳統儀器儀表廠,東潤儀表成立于1998年,前身為煙臺黃金自動化研究所,起初廠房面積只有70平方米。經過10多年的發展,東潤儀表迅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涉足環境分析儀器和物位儀表兩大領域,從事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等。為何牽手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馬正說,科研院所有大量的研發成果,正是企業缺乏的,同時東潤和海岸帶研究所在產品研發方向上存在契合點,雙方一拍即合。目前,東潤與海岸帶研究所共建“光電監測技術實驗室”,共同開發研制了在線TOC/COD/BOD多參數分析儀、在線氨氮、總磷、總氮分析儀、在線顆粒物計數儀等環境監測類分析儀器。
隨著雙方合作不斷深入,尋找新的技術領域成為共識。“主要是來自轉調的壓力,企業不能固守已有的產品格局。”馬正說,大調有大發展,小轉只能有小作為。“生物制藥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但調研中我們發現,生物制藥企業用于生產的智能化操控系統完全依賴進口,為何我們自己不能開發同類產品呢?”
有了這樣的想法后,馬正開始與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溝通,雙方共同開發針對生物制藥行業生產實現管控一體化和能效優化的全智能總線控制系統。該系統是集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與決策于一身的綜合自動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軟件系統,能夠滿足企業全分散、全開放和自診斷。“這個項目大的特點就是集過程自動化和管理智能化于一體,擺脫了普通產品只‘控制’不‘管理’的弊端。”馬正說,項目將打破國外企業對生物制藥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壟斷局面,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和管理系統化程度,減少流程生產線的故障率,降低企業人力成本,節約大量水、電能源,減少生產過程中大量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
2013年,該項目列入山東省重大科技項目專項,獲得1000萬元科技資金支持。“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預計兩年半時間研發并順利投產。”馬正說,投產后,現有東潤的產品格局將被改寫,一個新的利潤爆點就要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