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更好地融合全市內陸開放高地、貿易大通道、現代產業基地、“五個重慶”和國家中心城市等建設,推動重慶科學發展,重慶市將計量工作作為全市推進質量強市戰略,構筑西部質量高地,加速重慶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并明確提出工作的發展方向:經過5年發展,重慶市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技術機構為橋梁的計量科研、創新、應用、推廣體系,科學合理、先進適用、接軌的量值溯源體系和計量檢測服務體系,覆蓋全市各主要產業、重點領域,重慶市計量工作達到國內、西部水平,建成與西部地區直轄市這一地位相匹配的西部計量服務高地。
事實上,重慶市近年來著力能力提升、節能減排和自主創新,不斷提升計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
以支撐產業發展為重點,服務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基礎的計量檢測平臺建設走在西部前列。200升活塞式氣體流量標準達到了先進水平,天然氣實流標準裝置、質量比較儀等4項標準達到了國內水平。申請建立的“國家熱工流量儀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2個中心,填補西部的空白。目前,重慶市計量技術機構可開展計量領域的872項計量檢定、校準和檢測項目,計量檢測覆蓋面達到87%,增長37.4%。
以許可管理為手段,服務計量產業發展的儀器儀表基地西部。全市計量器具產量超過2500萬臺件,產值達80億元,其中燃氣表、變送器等8個產品的產值產量列,CNG加氣機、稅控加油機等產品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在全市近500家企業建立了高計量標準,幫助企業上檔升級,通過的計量保證了產品質量的持續提高。
該局在全國制定了《重慶市工業企業能源計量評價規范》等4個地方標準,建立了能源計量幫扶、監管、信息、檢測和評價“五大體系”,開展了重點能耗企業能源計量評價和能源審計工作,幫助全市100家重點用能企業提高計量器具一、二級配備率10%和41%,年節約能源折合標煤226萬噸,節約資金15.8億元,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的肯定。
此外,還指導并引導企業加強計量基礎工作,目前已有5000多家企業建立計量管理制度,其中529家企業通過了計量檢測體系確認或計量合格評定,為保障產品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