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多國家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因為沒有申請,只能無奈地看著成果被外國人無償使用,這太讓人痛心了。”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光電信息技術與顏色工程研究所所長王涌天委員透露,今年他帶來了關于加強保護國家資助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的提案。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王涌天委員:“我們的科研成果不能再被外國人無償使用了”
“很多國家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因為沒有申請,只能無奈地看著成果被外國人無償使用,這太讓人痛心了。”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光電信息技術與顏色工程研究所所長王涌天委員透露,今年他帶來了關于加強保護國家資助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的提案。
王涌天委員日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作為評審專家,今年年初他聽取了一些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的結題匯報。有項目負責人反映,由于沒有申請,其研究成果用論文發表后被美國公司拿去產業化,自己的成果被外國人無償使用。
王涌天委員介紹,發生這種情況不僅是因為申請費用高昂、手續繁雜、審批周期長,國家研究計劃項目在立項和結題階段也沒有提出相關指標要求,致使我國科研院所在上保護自己研究成果知識產權方面的意識淡漠。
為此,王涌天委員建議從兩個方面加強保護我國政府計劃研究項目產生的創新成果在上的知識產權。一是科技部、國家基金委等有關部門在相關國家計劃研究項目的立項和結題環節,加強對創新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求,明確申請等指標;二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快對PCT申請的審理速度,同時加強對申請內容創新性的審查,避免個別項目負責人為完成項目指標“湊數”申報。
(來源:科技日報)